天津市塘沽医院

口腔科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口腔科是医院首批重点改革学科之一,正向集医疗、保健、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发展。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硕士研究生2名,在读博士1名。口腔科下设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修复科及正畸四个专业学科组。开展的业务主要有:口腔内科组:牙体牙髓的根管治疗,龋齿的充填修复,牙周病的基础治疗(龈上洁治及龈下刮治)及常规翻瓣手术治疗,口腔黏膜病的诊治;利用窝沟封闭剂对儿童牙齿进行防龋处理。颌面外科组:各种残根残冠及阻生齿的拔除,口腔颌面部的清创缝合,颌骨骨折的复位固定及涎腺、牙龈及颌骨囊肿肿瘤的手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病的治疗。修复组:各种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缺失的活动及固定义齿修复,烤瓷及铸造修复。正畸组:各类成人及青少年牙颌畸形的矫治,替牙障碍中的缺隙保持及导萌,骨性错颌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的联合正畸治疗,修复前正畸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举办滨海新区首届消化疾病论坛

7月12日,由天津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我院承办的“滨海新区首届消化疾病论坛”在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旨在加强消化疾病的经验交流,促进滨海新区消化医疗水平的提升与发展,来自天津市各医疗单位、医学院校和有关研究机构等近300名医务工作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特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黄永辉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邦茂教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陆伟教授,以及天津各医院的本专业的全国和市内知名专家、学者,就消化内科领域前沿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讲座和消化内镜治疗操作演示。   滨海新区卫生局郭善勇副局长、我院执行院长李长春参加论坛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 郭善勇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本次论坛每位专家把各自专业领域取得的新经验、新知识、新技术传授给大家的一次高水平的盛会,他希望滨海新区的广大医务人员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交流,带动滨海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促进滨海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健康福祉。 执行院长李长春在讲话中介绍了医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共建以来,我院一手抓学科建设、一手抓人才培养,整体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消化内科在北大专家的指导下,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近年来我院电子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年诊疗例数达到4600余例,先后开展了多项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其中,治疗性ERCP技术日益成熟,为疑难危重胆胰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ESD及POEM手术的成功实施,填补了新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空白。   上午的论坛主要进行学术讲座和互动讨论。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王邦茂在主任首先讲解了肠道微生态与肿瘤的关系,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的讲述了肠道微生态与胃癌、肠癌、肝癌的发病机制,并形象生动的描述了人类-微生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最终提出了肠道微生态的肿瘤防治策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张志广的NSAIDS相关性胃肠道损害将大会的讨论带入了高潮,其对临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做了更深层次的分析,并对相关国际指南进行讲解;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张国梁主任讲授的慢性胰腺炎内镜治疗进展亦十分精彩;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陆伟教授带来了慢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新观点,对广大消化界医务人员的乙肝病人抗病毒治疗做出了更规范的指导;我院消化内科南寿山医医生也做了消化道ESD18例临床分析的报告,将我院近年在胃肠道内镜领域取得的成果做出了充分展示,尤其是消化道早癌黏膜下切除及剥离术(ESD)的开展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病痛。   下午利用我院先进的会议视频同步转播等教学设施和条件,集中进行内镜治疗操作演示,专家在为患者实施内镜检查治疗的同时,将内镜操作的全过程由手术室直接转播到大会现场,由专家进行同步讲解,为广大与会者带来视觉与听觉统一的直观感受,打破了传统的内镜操作单一图片讲授。来自国内知名内镜专家在手术室逐一进行精彩的操作演示,北医三院的黄永辉教授为大家演示了结肠早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郑忠青教授演示了贲门息肉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李文教授为大家演示了超声内镜下对十二指肠肿物的操作分析,同时对一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了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专家们娴熟的操作技术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病痛,同时大会现场与会人员通过大屏幕上清晰的影像、专家的详细讲解以及与手术室专家的视频讨论互动,也享受到了一次难得的高水平的学习机会,使广大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本次首届滨海新区首届消化疾病论坛的成功举办获得了业界充分肯定,对滨海新区消化学科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同时也对广大医务工作者进行了最新前沿知识的普及,也更好的为百姓服务做出了努力。 党委办公室/消化内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多发脑梗是怎么引起的
邵自强
回答: 多发脑梗可能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血液高凝状态、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多发脑梗通常表现为肢体麻木、言语障碍、头晕头痛等症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1、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损伤脑血管内皮,导致小动脉玻璃样变或微动脉瘤形成,增加脑梗风险。患者可能出现一过性黑蒙、视物模糊等先兆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同时限制钠盐摄入并定期监测血压。 2、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可堵塞远端血管,引发多发性脑梗死。常见症状包括突发偏瘫、口角歪斜。可通过颈动脉超声评估斑块性质,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 3、心脏疾病 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脱落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原因,多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或利伐沙班片抗凝,配合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心脏瓣膜病或心肌梗死也可能导致附壁血栓形成。 4、血液高凝状态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蛋白C缺乏等疾病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形成微血栓堵塞多支小血管。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腔隙性梗死,需进行凝血功能筛查,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治疗。 5、糖尿病 长期高血糖会加速脑血管病变,导致基底节区多发小梗死灶。典型症状为步态不稳和吞咽困难。应严格控制血糖,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配合胰岛素治疗,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和眼底血管情况。 预防多发脑梗需综合管理基础疾病,每日监测血压血糖,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出现言语含糊或肢体无力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溶栓治疗时机。戒烟限酒并保持情绪稳定也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