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塘沽医院

肾内、中西医结合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肾内、中西医结合科是我区唯一独立而完善的肾脏病治疗专业学科。现开放病床53张,其中血液透析病床25张。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5名。配有血液透析机22台,结肠透析机1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机1台。学科对各种急、慢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遗传性疾病、各种继发性肾脏疾病,如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妊娠相关肾病及各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性肾损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硬皮病肾病、血管炎肾损害,内分泌疾病相关性肾病的诊治、预后判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于2003年率先在塘沽开展了肾穿刺活检术,依据病理的诊断抢救了很多濒临死亡的肾脏病患者,使许多急性肾衰尿毒症的患者得以痊愈。开展了多种血液净化技术,如腹膜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技术,为尿毒症患者提供多种治疗手段。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举办滨海新区首届消化疾病论坛

7月12日,由天津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我院承办的“滨海新区首届消化疾病论坛”在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旨在加强消化疾病的经验交流,促进滨海新区消化医疗水平的提升与发展,来自天津市各医疗单位、医学院校和有关研究机构等近300名医务工作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特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黄永辉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邦茂教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陆伟教授,以及天津各医院的本专业的全国和市内知名专家、学者,就消化内科领域前沿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讲座和消化内镜治疗操作演示。   滨海新区卫生局郭善勇副局长、我院执行院长李长春参加论坛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 郭善勇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本次论坛每位专家把各自专业领域取得的新经验、新知识、新技术传授给大家的一次高水平的盛会,他希望滨海新区的广大医务人员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交流,带动滨海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促进滨海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健康福祉。 执行院长李长春在讲话中介绍了医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共建以来,我院一手抓学科建设、一手抓人才培养,整体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消化内科在北大专家的指导下,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近年来我院电子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年诊疗例数达到4600余例,先后开展了多项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其中,治疗性ERCP技术日益成熟,为疑难危重胆胰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ESD及POEM手术的成功实施,填补了新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空白。   上午的论坛主要进行学术讲座和互动讨论。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王邦茂在主任首先讲解了肠道微生态与肿瘤的关系,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的讲述了肠道微生态与胃癌、肠癌、肝癌的发病机制,并形象生动的描述了人类-微生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最终提出了肠道微生态的肿瘤防治策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张志广的NSAIDS相关性胃肠道损害将大会的讨论带入了高潮,其对临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做了更深层次的分析,并对相关国际指南进行讲解;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张国梁主任讲授的慢性胰腺炎内镜治疗进展亦十分精彩;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陆伟教授带来了慢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新观点,对广大消化界医务人员的乙肝病人抗病毒治疗做出了更规范的指导;我院消化内科南寿山医医生也做了消化道ESD18例临床分析的报告,将我院近年在胃肠道内镜领域取得的成果做出了充分展示,尤其是消化道早癌黏膜下切除及剥离术(ESD)的开展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病痛。   下午利用我院先进的会议视频同步转播等教学设施和条件,集中进行内镜治疗操作演示,专家在为患者实施内镜检查治疗的同时,将内镜操作的全过程由手术室直接转播到大会现场,由专家进行同步讲解,为广大与会者带来视觉与听觉统一的直观感受,打破了传统的内镜操作单一图片讲授。来自国内知名内镜专家在手术室逐一进行精彩的操作演示,北医三院的黄永辉教授为大家演示了结肠早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郑忠青教授演示了贲门息肉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李文教授为大家演示了超声内镜下对十二指肠肿物的操作分析,同时对一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了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专家们娴熟的操作技术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病痛,同时大会现场与会人员通过大屏幕上清晰的影像、专家的详细讲解以及与手术室专家的视频讨论互动,也享受到了一次难得的高水平的学习机会,使广大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本次首届滨海新区首届消化疾病论坛的成功举办获得了业界充分肯定,对滨海新区消化学科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同时也对广大医务工作者进行了最新前沿知识的普及,也更好的为百姓服务做出了努力。 党委办公室/消化内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宝宝大便隐血一个加号是怎么回事
于淑霞
回答: 宝宝大便隐血一个加号可能由肛裂、肠道感染、食物过敏、肠息肉、牛奶蛋白不耐受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检查等方式干预。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存在微量出血,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1、肛裂 肛裂是婴幼儿便血最常见原因,多因便秘导致肛门黏膜撕裂。典型表现为排便时哭闹、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丝。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改善便秘,使用红霉素软膏促进裂口愈合,严重时需用复方角菜酸酯栓保护创面。家长需注意保持宝宝肛门清洁干燥。 2、肠道感染 细菌性肠炎或轮状病毒感染可能损伤肠黏膜引发隐血,常伴发热、腹泻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粪便白细胞升高,需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家长需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3、食物过敏 牛奶、鸡蛋等致敏食物可能诱发过敏性肠炎,表现为反复黏液血便伴湿疹。回避过敏原后症状可缓解,确诊需做食物特异性IgE检测。急性发作期可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抗过敏,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修复肠道屏障。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帮助识别致敏食物。 4、肠息肉 幼年性息肉好发于直肠,多为单发良性病变。特征性表现为无痛性便血,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直径小于1厘米的暂观察,较大息肉需行内镜下电切术。术后需用酪酸梭菌活菌散预防感染,家长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腹痛、便血复发等情况。 5、牛奶蛋白不耐受 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可导致结肠炎,多见于配方奶喂养婴儿。典型表现为血丝便伴呕吐,改用深度水解奶粉后症状改善。严重病例需使用氨基酸配方粉,配合蒙脱石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散缓解症状。家长应循序渐进添加辅食,避免过早引入乳制品。 发现宝宝大便隐血阳性时,家长应保留新鲜粪便样本送检,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变化。母乳喂养母亲需忌口辛辣刺激食物,人工喂养可尝试换用低敏配方奶粉。日常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剧烈哭闹增加腹压。若持续出血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胃肠镜等进一步检查。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确保营养摄入充足。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