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塘沽医院

医院党委认真做好离退休党员组织调整转移摸底工作

时间:2014-08-1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根据区委组织部和卫生局的要求,为做好离退休干部党员党组织调整转移工作,先进行调查摸底工作。

  此次离退休干部党员调整党组织关系的原则是:离休干部、局级退休干部党员,符合单独建立党支部条件的,在本单位成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如果党员人数少,可编入机关在职党员党支部。离休干部党员个人自愿到街道社区的,可将组织关系转入居住地街道社区党组织;处级及以下退下干部党员,党组织关系转入居住地街道社区党组织。

  我院现有离退休党员104名,其中离休干部党员8名,处级以下干部党员96名,摸底调查时间仅为3天。时间紧,任务重,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离退休支部委员会议进行部署,在召开退休支部党员大会的同时,党办和离退休支部委员会后通过电话与每名党员核实居住地和所属街道社区党组织名称,以保证信息统计的准确性。同时对离退休党员做好耐心细致解释工作,对个别党员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与上级党组织沟通,保证了离退休干部党员关系摸底和转移过程中的思想稳定工作。

  党委办公室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举办滨海新区首届消化疾病论坛

7月12日,由天津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我院承办的“滨海新区首届消化疾病论坛”在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旨在加强消化疾病的经验交流,促进滨海新区消化医疗水平的提升与发展,来自天津市各医疗单位、医学院校和有关研究机构等近300名医务工作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特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黄永辉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邦茂教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陆伟教授,以及天津各医院的本专业的全国和市内知名专家、学者,就消化内科领域前沿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讲座和消化内镜治疗操作演示。   滨海新区卫生局郭善勇副局长、我院执行院长李长春参加论坛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 郭善勇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本次论坛每位专家把各自专业领域取得的新经验、新知识、新技术传授给大家的一次高水平的盛会,他希望滨海新区的广大医务人员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交流,带动滨海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促进滨海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健康福祉。 执行院长李长春在讲话中介绍了医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共建以来,我院一手抓学科建设、一手抓人才培养,整体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消化内科在北大专家的指导下,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近年来我院电子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年诊疗例数达到4600余例,先后开展了多项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其中,治疗性ERCP技术日益成熟,为疑难危重胆胰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ESD及POEM手术的成功实施,填补了新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空白。   上午的论坛主要进行学术讲座和互动讨论。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王邦茂在主任首先讲解了肠道微生态与肿瘤的关系,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的讲述了肠道微生态与胃癌、肠癌、肝癌的发病机制,并形象生动的描述了人类-微生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最终提出了肠道微生态的肿瘤防治策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张志广的NSAIDS相关性胃肠道损害将大会的讨论带入了高潮,其对临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做了更深层次的分析,并对相关国际指南进行讲解;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张国梁主任讲授的慢性胰腺炎内镜治疗进展亦十分精彩;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陆伟教授带来了慢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新观点,对广大消化界医务人员的乙肝病人抗病毒治疗做出了更规范的指导;我院消化内科南寿山医医生也做了消化道ESD18例临床分析的报告,将我院近年在胃肠道内镜领域取得的成果做出了充分展示,尤其是消化道早癌黏膜下切除及剥离术(ESD)的开展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病痛。   下午利用我院先进的会议视频同步转播等教学设施和条件,集中进行内镜治疗操作演示,专家在为患者实施内镜检查治疗的同时,将内镜操作的全过程由手术室直接转播到大会现场,由专家进行同步讲解,为广大与会者带来视觉与听觉统一的直观感受,打破了传统的内镜操作单一图片讲授。来自国内知名内镜专家在手术室逐一进行精彩的操作演示,北医三院的黄永辉教授为大家演示了结肠早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郑忠青教授演示了贲门息肉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李文教授为大家演示了超声内镜下对十二指肠肿物的操作分析,同时对一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了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专家们娴熟的操作技术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病痛,同时大会现场与会人员通过大屏幕上清晰的影像、专家的详细讲解以及与手术室专家的视频讨论互动,也享受到了一次难得的高水平的学习机会,使广大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本次首届滨海新区首届消化疾病论坛的成功举办获得了业界充分肯定,对滨海新区消化学科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同时也对广大医务工作者进行了最新前沿知识的普及,也更好的为百姓服务做出了努力。 党委办公室/消化内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样判断有没有神经衰弱
邵自强
回答: 判断有无神经衰弱需结合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及医学检查综合评估。神经衰弱主要表现为长期精神易兴奋与易疲劳,常伴随睡眠障碍、情绪波动、头痛等症状。 1、症状观察 神经衰弱的核心症状包括持续3个月以上的精神疲乏感,即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典型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同时可能伴有烦躁易怒、对光线或声音敏感等情绪反应。睡眠障碍是常见伴随症状,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或早醒,部分患者会出现紧张性头痛、肌肉酸痛等躯体不适。 2、病程评估 症状需持续存在至少3个月才能考虑神经衰弱诊断。短期的工作压力或情绪波动引起的类似表现不属于神经衰弱。需排除症状是否由近期重大生活事件诱发,且症状严重程度已明显影响日常工作学习效率或社交功能。 3、医学检查 需通过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排除贫血、甲亢等器质性疾病。必要时进行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鉴别脑部病变。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心理测评工具可辅助评估情绪状态,但不可作为独立诊断依据。 4、鉴别诊断 需与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区分。抑郁症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焦虑症以过度担忧为特征,而神经衰弱以疲劳感与兴奋性交替出现为特点。躯体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症也会表现类似症状,需通过详细病史采集和体检排除。 5、专业诊断 最终诊断需由精神科或神经内科医生完成。医生会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结果和心理评估,排除其他疾病后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确诊。不建议自行对照症状判断,更不可未经专业评估擅自使用镇静类药物。 怀疑神经衰弱时应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症状,练习正念减压或冥想可缓解情绪紧张。若自我调节2-4周无改善,或出现持续头痛、心悸等躯体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日常注意记录症状变化情况,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