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心理科 (共1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神经导航??为生命领航

  神经导航——为生命领航 手术的精确与微创是每一名外科医生穷尽一生不断追求的目标,尤其在错综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导航在神经外科的引入是神经外科手术微创理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导航技术的开展,实现了术前和术中的精确定位,能够完成诸如术前手术切口设计,病灶位置指引,切除程度评估,重要结构和功能区的躲避等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手术程序,为术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作为东北神经外科的领航者,王运杰教授所带领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已将这一技术应用在临床中,辅助完成了复发巨大垂体瘤,岩斜巨大脑膜瘤及丘脑胶质瘤等各类高难度脑部手术百余例,已经成为精准神经外科手术微创理念的重要保障。 神经导航又称作无框架脑立体定向系统,通过经典立体定向技术、计算机技术、放射影像学技术与神经外科显微技术的完美结合,不仅达到对脑组织中的病变组织的精确定位的目的,而且在切除病变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神经功能。神经导航技术可以通过精确地定位指导术前的切口设计,使得切口小而精确,术中的实时定位也可提示术者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规划出到达病变的最优路径。在切除病变时,与术中电生理监测及术中超声的结合,减少了术中飘移的影响,厘清与周围的神经血管的关系,最大程度的保留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仅需要微小的手术窗口或自然的孔道就可以充分暴露和切除肿瘤,减少了对脑组织的牵拉和对正常神经血管的损伤。 精确是手段,微创是目的,将手术对患者的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个人,是生命的延续,功能的保留;对于社会,使得更多劳动生产力保存,减轻了社会的负担;对于医疗,神经导航使得手术变得标准化、规范化,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负担;对于年轻医生,神经导航提供了学习手术的又一手段;对于富有经验的医生,神经导航为他们提供一个挑战更高难度手术的平台。神经导航为生命开启了最优的航线,医学赖以生生不息的传承教育与创新科研都在这里找到了新的桥梁。 神经外科 景治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贲门失弛缓症怎么缓解吞咽困难
徐建威
回答: 贲门失弛缓症引起的吞咽困难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内镜下扩张术、肉毒杆菌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障碍导致食物通过受阻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反流等症状。 1、饮食调整 选择软质或流质食物有助于减少吞咽阻力,避免进食过硬、过烫或刺激性食物。进食时保持坐姿直立,细嚼慢咽,餐后1-2小时内避免平卧。可少量多次进食,每日5-6餐,每餐控制在200-300毫升。适当增加汤粥、蛋羹、果泥等食物的摄入比例。 2、药物治疗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可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片能松弛平滑肌。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片可改善食管蠕动功能。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能出现头痛、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3、内镜下扩张术 通过内镜引导下球囊扩张食管下端狭窄部位,机械性撕裂环咽肌纤维。该方法创伤较小,短期效果明显,但可能需要重复进行。术后需禁食6-8小时,随后逐步恢复流质饮食,密切观察有无胸痛、发热等并发症。 4、肉毒杆菌注射 在内镜下向食管下端括约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阻断胆碱能神经传导,暂时性松弛肌肉。效果可持续3-6个月,适合高龄或手术高风险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性胸骨后疼痛、胃食管反流等副作用,重复注射可能产生抗体影响疗效。 5、手术治疗 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术是标准术式,切开食管下端及近端胃的环形肌层。改良术式常联合Dor胃底折叠术预防反流。术后需住院3-5天,2周内进流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手术成功率较高,但存在食管穿孔、胃食管反流等风险。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诱发症状加重。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减少夜间反流。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出现持续呕吐、体重明显下降或胸骨后剧烈疼痛时应及时就医。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