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我院首例胸腔镜下双侧同期切除双原发肺癌微创手术顺利完成

时间:2014-06-2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我院首例胸腔镜下双侧同期切除双原发肺癌微创手术顺利完成

  6月26日,在麻醉科、手术室的配合下,我院胸外二科主任许顺教授成功完成我院首例胸腔镜下双侧同期切除双原发肺癌手术。当日,尚红院长在外科手术室查房期间观摩了手术,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患者为女性,51岁,术前诊断为左肺上叶尖段占位性病变、右肺下叶前段占位性病变,PET-CT显示无纵隔淋巴结增大及代谢增高,无远处转移。因病变分别在左右两侧,一般情况下需两次麻醉及手术才能完成。

  胸外二科经术前充分讨论,手术方式的选择在遵循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同时最大限度保存肺功能和降低手术风险的原则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给予患者行胸腔镜下双侧同期切除双肺病变的微创手术。该手术的优势既可以明确双肺病变的病理诊断、了解右侧肿瘤是原发还是转移,又对病人手术术式的合理选择及制定病人最佳的术后治疗方案、降低分期手术所致肺癌转移风险及避免二次手术所带来的全麻及手术的创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双侧肺癌同时切除在我院尚属首例,对麻醉和手术要求较高。

  手术首先采用左侧卧位右胸腋前线小切口入路,切口长度仅4公分。探查、完整切除右肺下叶前段病变,行术中病理诊断为“腺癌”。根据右肺上叶病变的病理,按术前制定的具体治疗策略,在变更体位后经左胸顺利完成左肺上叶固有段切除、采样性纵隔淋巴结活检术。手术全程在胸腔镜下微创完成,历时约3个小时。患者于术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返回病房,现已进入术后康复治疗阶段,预计术后5天将痊愈出院。

  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位居首位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唯一有可能被治愈的手段,双原发肺癌(double primary lung cancer,DPLC)的诊断与治疗方式非常考验胸外科医生的水平,尤以双侧同期双原发肺癌治疗策略的选择最为复杂。

  常规双侧同期双原发肺癌的治疗采用分期手术。双侧同期双原发肺癌在治疗前常常很难同时明确病理诊断,导致其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在无法完全明确双病灶的病理性质下被迫做出选择,首先切除直径较大、分期较晚、病理较明确的第一原发灶,然后再择期行第二原发灶的手术切除,再次手术时间需由病人术后恢复程度决定,这不仅增加了病人手术间期肺癌转移风险、病人等待的精神煎熬,而且病又一次经受全麻及手术的打击后致免疫力更加低下、恢复时间更加延长以及加重经济负担,这都严重影响了后续治疗的进行,以致预后欠理想。胸腔镜下双侧同期切除双原发肺癌微创手术,以最短的手术时间及最小的创伤达到了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组织,完成肿瘤的一次性诊断与治疗,为进一步进行全面个性化精准的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微创手术切口长度不足常规开胸手术切口的五分之一,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疼痛轻,恢复迅速,具有常规手术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左侧手术时,右侧肺叶在刚刚经历手术后即需单肺通气,支撑全身供氧,手术技术要求极高,手术操作极为迅速,因此我国此前仅有此类手术病例的个案报道。此次我院成功完成我院首例胸腔镜下双侧同期切除双原发肺癌微创手术,不仅是我院在微创胸外科领域的又一次突破,也是体现我院胸外科微创技术日趋精进的标志性手术。

  胸外科微创手术是胸外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我院胸外二科在许顺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和探索胸外科微创手术。目前已常规开展微创胸腔镜肺癌根治术、NUSS法漏斗胸矫形术、纵隔镜手术等,累计完成各类胸外微创手术1000余例,总体治疗水平居国内先进地位。(胸外二科 孙长博)

医院动态

更多 >

神经导航??为生命领航

  神经导航——为生命领航 手术的精确与微创是每一名外科医生穷尽一生不断追求的目标,尤其在错综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导航在神经外科的引入是神经外科手术微创理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导航技术的开展,实现了术前和术中的精确定位,能够完成诸如术前手术切口设计,病灶位置指引,切除程度评估,重要结构和功能区的躲避等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手术程序,为术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作为东北神经外科的领航者,王运杰教授所带领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已将这一技术应用在临床中,辅助完成了复发巨大垂体瘤,岩斜巨大脑膜瘤及丘脑胶质瘤等各类高难度脑部手术百余例,已经成为精准神经外科手术微创理念的重要保障。 神经导航又称作无框架脑立体定向系统,通过经典立体定向技术、计算机技术、放射影像学技术与神经外科显微技术的完美结合,不仅达到对脑组织中的病变组织的精确定位的目的,而且在切除病变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神经功能。神经导航技术可以通过精确地定位指导术前的切口设计,使得切口小而精确,术中的实时定位也可提示术者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规划出到达病变的最优路径。在切除病变时,与术中电生理监测及术中超声的结合,减少了术中飘移的影响,厘清与周围的神经血管的关系,最大程度的保留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仅需要微小的手术窗口或自然的孔道就可以充分暴露和切除肿瘤,减少了对脑组织的牵拉和对正常神经血管的损伤。 精确是手段,微创是目的,将手术对患者的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个人,是生命的延续,功能的保留;对于社会,使得更多劳动生产力保存,减轻了社会的负担;对于医疗,神经导航使得手术变得标准化、规范化,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负担;对于年轻医生,神经导航提供了学习手术的又一手段;对于富有经验的医生,神经导航为他们提供一个挑战更高难度手术的平台。神经导航为生命开启了最优的航线,医学赖以生生不息的传承教育与创新科研都在这里找到了新的桥梁。 神经外科 景治涛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