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脏外科在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方面取得突破

时间:2014-07-1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心脏外科在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方面取得突破

  至2012年以来,我院心脏外科谷天祥教授完成急慢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内膜剥脱术20余例,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肺动脉内肿瘤栓子栓塞(血管平滑肌肉瘤, 心房粘液瘤等)以及原发肺动脉内肿瘤等多种病因,全部获得成功,患者乏氧以及心衰症状均得到完全缓解。在进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期行髂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血管平滑肌肉瘤切除1例;同期行外伤性降主动脉破裂,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通过对手术方式精心设计和改良,目前已经可以对6级以上的肺动脉内栓子进行彻底清除。在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采用体外模式肺氧合技术(ECMO)对于术中及围术期出现灌注肺,心肺功能危象的患者进行支持治疗,成功解决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心肺功能衰竭这一严重并发症的治疗难题,极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我院心脏外科是目前国内开展此项手术病例数最多、临床效果最佳的心脏中心,在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种类为肺动脉血栓栓塞,还包括其他以肺血栓性栓子栓塞为病因的类型,如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异物栓塞和肿瘤栓塞。美国每年估计约有65万~70万新发患者,是第三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北京地区心血管病医院连续900例尸检资料发现,肺段以上肺栓塞占心血管疾病的11.0%,占风心病尸检的29%,心肌病的26%,肺心病的19%,说明心肺血管疾病也常并发肺栓塞。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所见主要决定于血管堵塞的多少、发生速度和心肺的基础状态,轻者仅累及2~3个肺段,可无任何症状;重者15~16个肺段,可发生休克或猝死,。基本有四个临床症候群:①急性肺心病:突然呼吸困难、濒死感、发绀、右心衰竭、低血压、肢端湿冷,见于突然栓塞二个肺叶以上的患者;②肺梗死:突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及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③“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栓塞面积相对较小,是提示无效腔增加的唯一症状;④慢性反复性肺血栓栓塞:起病缓慢,发现较晚,主要表现为重症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是临床进行性的一个类型。肺动脉栓塞是一种高死亡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难治性疾病。

  对于急性肺栓塞常用的治疗包括对症,溶栓,抗凝,介入局部溶栓,下腔静脉静脉滤器植入术等,但是最为有效的还是肺动脉栓子摘除术;对于慢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肺动脉血栓取出内膜剥脱术是唯一可能使慢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高压得到根治的治疗手段。

  目前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心脏外科最具为复杂的手术之一。因为该类手术患者危重,多存在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心脏功能不全,术后风险极高;该手术技术难度大,需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肺动脉内切开直视取栓,显露困难,操作复杂;术后早期容易出现灌注肺、呼吸衰竭以及低心排等多种致命性并发症。因此该手术同样也是对麻醉,体外循环以及重症监护医生的巨大挑战。国内尚没有心脏中心系统开展肺动脉内膜剥脱术进行肺动脉栓塞治疗。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是目前国际上采用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肺动脉栓塞最为权威的医学中心,其总体死亡率控制在5-11%,为国际最好效果。该中心对1500余例肺动脉内膜剥脱患者的临床总结表明:“无论多么严重的肺血管树的阻塞都可以处理;无论多么严重的右心功能损害和多么大的肺动脉阻力,都可进行手术”。肺动脉内膜剥脱是治疗危重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最佳方式。

  我院心脏外科在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领域的探索,将对危重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医院动态

更多 >

神经导航??为生命领航

  神经导航——为生命领航 手术的精确与微创是每一名外科医生穷尽一生不断追求的目标,尤其在错综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导航在神经外科的引入是神经外科手术微创理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导航技术的开展,实现了术前和术中的精确定位,能够完成诸如术前手术切口设计,病灶位置指引,切除程度评估,重要结构和功能区的躲避等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手术程序,为术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作为东北神经外科的领航者,王运杰教授所带领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已将这一技术应用在临床中,辅助完成了复发巨大垂体瘤,岩斜巨大脑膜瘤及丘脑胶质瘤等各类高难度脑部手术百余例,已经成为精准神经外科手术微创理念的重要保障。 神经导航又称作无框架脑立体定向系统,通过经典立体定向技术、计算机技术、放射影像学技术与神经外科显微技术的完美结合,不仅达到对脑组织中的病变组织的精确定位的目的,而且在切除病变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神经功能。神经导航技术可以通过精确地定位指导术前的切口设计,使得切口小而精确,术中的实时定位也可提示术者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规划出到达病变的最优路径。在切除病变时,与术中电生理监测及术中超声的结合,减少了术中飘移的影响,厘清与周围的神经血管的关系,最大程度的保留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仅需要微小的手术窗口或自然的孔道就可以充分暴露和切除肿瘤,减少了对脑组织的牵拉和对正常神经血管的损伤。 精确是手段,微创是目的,将手术对患者的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个人,是生命的延续,功能的保留;对于社会,使得更多劳动生产力保存,减轻了社会的负担;对于医疗,神经导航使得手术变得标准化、规范化,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负担;对于年轻医生,神经导航提供了学习手术的又一手段;对于富有经验的医生,神经导航为他们提供一个挑战更高难度手术的平台。神经导航为生命开启了最优的航线,医学赖以生生不息的传承教育与创新科研都在这里找到了新的桥梁。 神经外科 景治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第一次啪啪啪会怀孕吗
曲中玉
回答: 第一次性行为有怀孕的可能,是否怀孕与性行为次数无关,主要取决于是否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及女性是否处于排卵期。怀孕需要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成功着床于子宫内膜。 若在女性排卵期前后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即使为初次性交,精子进入阴道后可能通过宫颈管上游至输卵管,与排出的卵子相遇受精。女性排卵通常发生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人可能出现意外排卵。此外,男性射精前分泌的前列腺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精子,即使未在阴道内射精也存在低概率受孕风险。 若性行为发生在绝对安全期或正确使用避孕措施,则怀孕概率显著降低。绝对安全期需满足月经周期极度规律且排卵后超过48小时,但实际生活中难以准确判断。规范使用合格避孕套可达到较高避孕效果,但存在使用不当导致破裂或滑脱的风险。短效避孕药需要连续正确服用才能发挥避孕作用,紧急避孕药仅对服药前72小时内的性行为有效且成功率有限。 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记录月经周期,掌握基础避孕知识。若出现月经推迟、乳房胀痛等早孕症状,可使用早孕试纸检测或就医检查。无论是否首次性行为,若无生育计划均应采取可靠避孕措施,如正确使用避孕套、口服短效避孕药等。青少年及未婚人群更应重视性健康教育,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获取科学避孕指导。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