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共37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肿瘤内科创建于1979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肿瘤内科之一。多年来,科室不断壮大,由两个病房扩增为6个病房: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内四科(干诊科),内五科和血液生物科。现有开放床位253张,技术力量雄厚,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肿瘤内科主要是对恶性肿瘤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对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消化道肿瘤及其他恶性肿瘤进行化疗及综合治疗。包括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药物治疗,尤其是对恶性肿瘤的并发症及化疗毒副反应的处理更为专业,在综合国内、国际诊治规范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多年来,科内多次输送医务人员到国内,国外进修学习、深造,培养肿瘤专科人才,现有医师30人,其中主任医师14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1人,护理组77人,博士生6人,硕士生20人,在国际国内发表文章数十篇,承担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并获奖。
  肿瘤内科内一科现有在职人员30人,医生10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9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6名。科室现有床位数46张,配有单人病房,双人病房及普通病房。
  肿瘤内科特色:综合诊治乳腺癌,恶性淋巴瘤、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头颈部癌等常见肿瘤;因病施治,合理地运用和安排化疗,手术、放疗、靶向、微创、免疫、中医等治疗,特别是对晚期肿瘤的并发症处理和毒副反应的防治有独道之处,内一科已开展工作29年,每年诊治各种肿瘤患者近5000人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生物治疗,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
  肿瘤内科内二科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肝癌等),肺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肿瘤内科近30年来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病例及治疗经验,目前一些肿瘤如早期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精原细胞瘤,早期胃癌,乳癌等的治疗,可以达到治愈,对于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治疗水平相接轨。另外,科室率先开展心包穿刺,胸腹腔穿刺及注药技术,而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内科内三科主要担负各种实体恶性肿瘤的诊断和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包括术前化疗,术后化疗,放疗前后化疗,同时开展分子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在遵循“循证医学”、“标准化”、“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原则的前提下,紧跟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多学科协作,制订全方位的综合治疗方案及终身随访计划,使众多肿瘤患者病痛得以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甚至部分患者达到临床治愈,对于常见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主治病种包括:肺癌,淋巴瘤,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食管癌,肝癌,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黑色素瘤等;同时治疗肿瘤急症及并发症如恶性胸,腹腔积液,骨转移癌,脑转移癌,上腔静脉综合症,化疗毒副作用处理等,科室重视科研,承担和参与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工作,承担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肿瘤内科进修医生的培训工作。
  肿瘤内科规模:现有开放床位46张,本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具有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现有工作人员32名,医生组10名,护理组23名,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博士后1名,硕士生1名。
  肿瘤内科内四科(干诊科),是东北地区成立最早的肿瘤专科之一,为各种恶性肿瘤化疗及综合治疗病房,除收治普通患者外,还担负着干诊患者的诊治工作。科室主要治疗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及恶性淋巴瘤等,包括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按照NCCN治疗规范,推行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医护人员29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2人,护理组19人,博士生3人,硕士生4人,是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医疗护理队伍.
  肿瘤内科内五科主要是以化疗为主,辅以内分泌,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对症及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治疗各种恶性肿。辽宁省肿瘤医院肿瘤内五科科室规模:现有开放床位46张,科室现有工作人员30名,医生组10名,护理组20名,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梯队。
  肿瘤内科内五科科室特色:恶性肿瘤的化疗及综合治疗,肿瘤急症及并发症如脑转移癌,骨转移癌,上腔静脉综合症,恶性胸,腹腔积液的处理;骨髓抑制的预防及处理,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头颈部恶性肿瘤,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开展肿瘤病人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是什么
顾倩
回答: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主要有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辅助器具使用等。小儿脑瘫通常由产前感染、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遗传代谢异常、新生儿黄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症状。 1、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小儿脑瘫的基础治疗方法,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等方式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运动疗法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帮助患儿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作业疗法侧重于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如抓握、书写等。语言训练针对存在言语障碍的患儿,通过发音练习和语言理解训练改善沟通能力。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家长需配合治疗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小儿脑瘫伴随的症状,如肌张力增高、癫痫等。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替扎尼定片、巴氯芬片等肌松药,可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对于合并癫痫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等抗癫痫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钠胶囊、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可能有助于神经修复。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家长需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常见术式包括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肌腱延长术、骨关节矫形术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通过切断部分神经根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状态。肌腱延长术可纠正关节畸形,提高运动功能。骨关节矫形术用于矫正严重的骨骼畸形。手术需由专业团队评估,术后仍需配合康复训练,家长需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4、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小儿脑瘫可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头针疗法刺激头部特定穴位,可能促进脑功能恢复。体针疗法通过针刺肢体穴位改善运动功能。推拿按摩可放松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补肾益髓为原则,常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六味地黄丸等。中医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治疗反应。 5、辅助器具使用 辅助器具可帮助小儿脑瘫患儿改善功能,包括矫形器、站立架、助行器等。踝足矫形器可矫正足下垂,改善步态。手部矫形器帮助保持功能位,便于进行日常活动。站立架辅助无法独站的患儿进行站立训练,预防骨质疏松。助行器如步行架、拐杖等帮助移动。辅助器具需根据患儿情况个性化配置,家长需定期检查器具适配性。 小儿脑瘫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家长保持耐心,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均衡,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进行水疗、马术治疗等趣味性康复活动。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儿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关注患儿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康复环境。 顾倩副主任医师池州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