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医一院

肿瘤科 (共17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肿瘤科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助教13人;其中获得硕士学位者7人,获得博士学位者3人;硕士生导师4人。护理人员45人,主管护师12人,护师7人。
  本学科以循证医学、NCCN、ASCO指南为基础,更新了乳腺癌、肺癌、胃癌、大肠癌、淋巴瘤等常见肿瘤疾病的诊疗规范,建立了科学的随访制度,为每位初治患者建立完备的随访表,使疗效得到很大提高。开展了肿瘤的个体化治疗,针对每个患者制定出最合适于疾病特性的针对性治疗方案;开展了多项肿瘤靶向治疗技术:①多靶点靶向药物恩度的应用,并参与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针对性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胸膜间皮瘤、骨肉瘤等,并取得很好的疗效。②IRESSA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③索拉菲尼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以及赫赛丁在乳腺癌等;开展了泵控化疗技术,使消化道肿瘤的疗效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并初步尝试开展同步放化疗技术等。护理组于02年开展了PICC深静脉置管技术,实施了深静脉化疗,预防了化疗药物对静脉的损伤,使患者顺利完成了各周期化疗 。已为4000多患者置入了中心静脉导管。2006年我科开了省内第一家护理门诊“PICC”特色护理门诊。解决了辽西地区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困扰以及带管患者的维护问题。同时引用新的伤口护理理念,开展了疑难伤口的治疗,如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烫伤、术后不愈合切口、癌性伤口、化学性静脉炎、放射性损伤等。2009年获吴阶平科研立项一个,现在实施中,发表护理论文7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8月中旬的一天,傍晚七点,天已蒙蒙黑,急匆匆的脚步声和快速转动的车轮声又一次响彻在心内三的走廊,“护士,护士,来急诊了!”值班护士于威已迅速跑上前查看患者。患者神智清楚,面色略有苍白,有胸痛。凭着医务人员的经验这是一位重症患者,于威赶快协助患者躺上重症间病床上,心电、血压、血氧监护、吸氧,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一切忙而有序。患者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一系列处置给药后患者疼痛缓解了,她也舒了一口气…… 第二天早上 6:30患者排柏油样大便一次; 7:00患者排鲜红色血便二次;7:20 患者排鲜红色血便三次。 患者已经精神萎靡,面色更加苍白,嘴唇没有血色,四肢末梢湿冷,血压71/39mmHg,心率120次/分,出现了失血性休克。情况万分紧急,时间就是生命。赶快给患者补液!于威选择肘正中静脉用最大号针输血器建立静脉通路,液体像流水一样输进患者的身体里…… 张英杰主任像往常一样早早就来到病房,看到患者情况她扔下背包,披上白大衣赶快冲进病房,查看生命体征、摸大动脉搏动、检查患者意识、询问患者液体量和出血量。此时的她眉头紧皱,眼睛紧张的盯着监护仪,双手把持着患者的手,“液体量不够,继续补液,赶快联系输血科立即急输4单位滤白红细胞,联系急诊药局白眉蛇毒、生长抑素快给患者把血止住……”。她话不多,句句铿锵有力,主任在,医护人员就有了方向,主任在,患者和家属就有了希望。 “护士长,还有10分钟输血科就配好血了,可是我们不知道输血科确切位置”护理学员吴衫接到通知电话。“输血科我熟,我去取”护士长高瑜拿起血单,冲下楼梯…… 病房里责任护士张正姿与夜班护士于威对患者进行床头交接“患者排鲜红血便1300ml,呕吐2次为暗红色液体200ml,共计失血量1500ml,补液1750ml,患者输入液体是……” 张正姿详细做着记录同时查看患者输液部位,观察生命体征、补液情况,她承接下照顾患者的重任…… “血已经在路上了,快给患者注射抗过敏针”管床李克研医生一改往日的诙谐,郑重的对处置室护士说,说完他又跑到患者身边,观察病情处理随时出现的情况。“B型RH阳性滤白红细胞2单位……”护士长和张正姿严格核对后暗红色的血液输入到患者的体内,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李克研医生、张正姿责护一直陪在患者身边。 “患者问话已经能够回答,血压102/56mmHg,没有不适反应。”责护汇报。“加快输血速度,补充血容量,继续给予生长抑素止血,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引起窒息”张英杰主任叮嘱现场抢救的医护人员。 患者后来转入到消化科给予专科救治,病情基本稳定。 像这样的场景在心内三并不陌生,这里就像一个无硝烟的战场,医务人员随时准备救治重患,与死神抗争。张英杰主任视患者如亲人,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用精湛的医术换取了患者对她的信任,她又像是医生护士的大家长,谁家有难处,她竭尽全力帮助。在她的带动和感召下心内三所有医生护士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全身心为患者服务,获得院领导和患者的认可。 尽管我们迎来的是一张张痛苦、焦虑的面容,通过我们的救治和服务送走的是一张张愉快、舒心的笑容。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