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医院

妇科 (共1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妇科拥有一流的医疗队伍,在科主任带领下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医师共10名,长期承担复旦大学医学院教学任务,承担各种科研课题。不仅能完成各种重大疑难手术如:子宫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肿瘤细胞减灭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复杂和多次手术后的再次手术,各种妇科肿瘤手术和放化疗综合性治疗等,而且擅长于各种类型的宫腹腔镜微创手术,以损伤小、术后伤口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佳、住院天数少,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妇科在计划生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疑难计划生育的处理和手术具有相当的造诣。年门诊量20000多人次,完成各类手术数千例:1、宫腹腔镜微创手术: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及宫外孕、不孕症、异常子宫出血、宫腔内占位病变等疾病的腹腔镜、宫腔镜诊治。2、妇科肿瘤的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性治疗。3、经阴道的微创手术:利用人体的自然腔道进行手术,具有体表无疤痕、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4、计划生育提供快捷、方便、安全的减痛和无痛人工流产、药物流产等。
  妇科门诊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坐诊,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开设专家门诊,另开设微创门诊、宫颈疾病专科门诊、计划生育专科门诊和更年期综合征整合门诊。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聚焦老年健康和疾病 积极应对“银发浪潮”

     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在华东医院揭牌 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3月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正式揭牌。该中心是由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以及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本着强强携手、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多学科交叉的理念,合作成立的老年医学研究机构。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复旦大学闻玉梅院士,华东医院院长、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俞卓伟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揭牌仪式。 老龄化人口急剧升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据资料显示,中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也是全世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013年5月全国老龄委公布,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发病率和伤残率上升,截至2012年6月底,65岁以上老年人群接受高血压规范治疗人数已达6612.6万,接受糖尿病规范治疗人数已为1813万,加上慢性呼吸道疾病、肝病、各种肿瘤等,这前所未有的银发浪潮,使得与老年医学相关的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 研究中心将瞄准我国人口老龄化引发的重大需求和国际老年医学发展前沿,聚焦老年健康和疾病相关重大科学问题,围绕老年特殊的生理、心理和疾病特征,以医学科学研究为主导,以转化医学为目标和着力点,充分集结医学学科整体力量形成合力,遵循从健康促进到疾病预防再到疾病诊治与预后康复的全方位系统理念,沿着从基础到临床、从政策到服务的完整路径开展系统全面的研究和转化工作,复旦大学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特给予中心全方位的支撑。发起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是一所以老年医学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拥有国家重点临床专科(老年医学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医老年病科),院内设有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建院60多年来,在老年医学研究多个领域已有前期工作积累,目前拥有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并分别形成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梯队,临床基础扎实。近几年来,每年为近百例90岁以上老人成功施行手术,科研实力雄厚,已成功申报上海市老年医学临床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这些都为老年医学进一步建设和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华东医院院长、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俞卓伟教授介绍说,老年医学研究中心现阶段的重点以老年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治为抓手,建立老年人群的健康信息库,为老年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促进老年病患者的康复和健康。初期,将聚焦老年医学5个主要问题,发展本中心的研究方向,包括:老年神经精神病研究、老年感染与免疫学研究、老年心血管疾病研究、衰老与抗衰老的基础和新药研究、老年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研究。 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教授认为,研究中心远期目标是针对老年人特殊的心理、生理、病理、代谢、感染、免疫、药理等,以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基础医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为核心,开展老年重大疾病和特殊疾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实现基础与临床、预防实践相互融合,从而促进老年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临床诊治和康复手段及能力的提升,争取成为能代表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水平,支撑、服务全国老年医学的国家老年医学研究中心之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梗是怎么造成的
邵自强
回答: 脑梗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等因素引起。脑梗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可能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障碍、意识模糊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溶栓、抗凝或手术治疗。 1、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可能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形成斑块,逐渐阻塞血管腔。这类患者常伴有头晕、短暂性肢体无力等先兆症状。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药物稳定斑块。 2、心源性栓塞 房颤、心脏瓣膜病等疾病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脑动脉。此类脑梗起病急骤,多伴有心悸、胸闷等心脏症状。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抗凝药物,严重者需行左心耳封堵术。 3、小动脉闭塞 长期吸烟或高血压可导致脑内微小动脉玻璃样变,管腔狭窄闭塞。常见于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表现为单纯运动或感觉障碍。治疗以控制血压为主,可选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等降压药物。 4、血液高凝状态 恶性肿瘤、妊娠或遗传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这类患者易反复发生血栓,需检测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栓塞。 5、血管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可引发血管壁炎症性增厚。患者多伴有发热、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需通过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预防脑梗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房颤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抗凝。出现突发性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溶栓治疗黄金时间为发病后4.5小时内。康复期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