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医院

核医学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核医学科拥有医师6位,技师4位,护士2位。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4位;两位拥有博士学历,一位硕士学历,两位硕士在读。华东医院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教学医院,科主任何薇医生曾留学意大利及美国,将国外最新医学理念引入医院;蒋茂松主任系上海核医学界元老级人物,浸淫该学科近半世纪。在他们的带领下,核医学科陆续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Simens Biograph64 PET/CT及Philips Brightview XCT SPECT/CT。应用国际领先瑞典Hermes PET/CT/MRI图像后处理系统及其远程诊断技术,核医学科已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美国John hopkin医院、加州大学附属医院(UCLA)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核医学科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恶性肿瘤分期和再分期,肿瘤原发灶的寻找及肿瘤术后疗效的评价和预后判断优势显著。接待诊治海外友人,各级知名人士近2000多人。在业界及群众中具有良好的口碑。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聚焦老年健康和疾病 积极应对“银发浪潮”

     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在华东医院揭牌 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3月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正式揭牌。该中心是由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以及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本着强强携手、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多学科交叉的理念,合作成立的老年医学研究机构。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复旦大学闻玉梅院士,华东医院院长、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俞卓伟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揭牌仪式。 老龄化人口急剧升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据资料显示,中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也是全世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013年5月全国老龄委公布,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发病率和伤残率上升,截至2012年6月底,65岁以上老年人群接受高血压规范治疗人数已达6612.6万,接受糖尿病规范治疗人数已为1813万,加上慢性呼吸道疾病、肝病、各种肿瘤等,这前所未有的银发浪潮,使得与老年医学相关的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 研究中心将瞄准我国人口老龄化引发的重大需求和国际老年医学发展前沿,聚焦老年健康和疾病相关重大科学问题,围绕老年特殊的生理、心理和疾病特征,以医学科学研究为主导,以转化医学为目标和着力点,充分集结医学学科整体力量形成合力,遵循从健康促进到疾病预防再到疾病诊治与预后康复的全方位系统理念,沿着从基础到临床、从政策到服务的完整路径开展系统全面的研究和转化工作,复旦大学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特给予中心全方位的支撑。发起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是一所以老年医学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拥有国家重点临床专科(老年医学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医老年病科),院内设有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建院60多年来,在老年医学研究多个领域已有前期工作积累,目前拥有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并分别形成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梯队,临床基础扎实。近几年来,每年为近百例90岁以上老人成功施行手术,科研实力雄厚,已成功申报上海市老年医学临床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这些都为老年医学进一步建设和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华东医院院长、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俞卓伟教授介绍说,老年医学研究中心现阶段的重点以老年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治为抓手,建立老年人群的健康信息库,为老年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促进老年病患者的康复和健康。初期,将聚焦老年医学5个主要问题,发展本中心的研究方向,包括:老年神经精神病研究、老年感染与免疫学研究、老年心血管疾病研究、衰老与抗衰老的基础和新药研究、老年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研究。 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教授认为,研究中心远期目标是针对老年人特殊的心理、生理、病理、代谢、感染、免疫、药理等,以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基础医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为核心,开展老年重大疾病和特殊疾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实现基础与临床、预防实践相互融合,从而促进老年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临床诊治和康复手段及能力的提升,争取成为能代表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水平,支撑、服务全国老年医学的国家老年医学研究中心之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股外侧皮神经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邵自强
回答: 股外侧皮神经炎可能由遗传因素、局部压迫、外伤、代谢性疾病、感染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大腿外侧麻木、刺痛、烧灼感等症状。可通过营养神经药物、物理治疗、局部封闭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神经发育异常或髓鞘形成障碍有关。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双侧对称性症状,发病年龄较轻。建议定期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日常避免久坐和过度负重。遗传因素导致的神经炎治疗以营养神经为主,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腺苷钴胺片等药物。 2、局部压迫 长期佩戴过紧腰带、妊娠子宫压迫或腹部肿瘤等因素可造成神经卡压。这类患者常有明确的压迫史,症状多呈单侧分布。解除压迫源是首要措施,可配合热敷缓解症状。严重压迫者可考虑局部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封闭治疗,同时使用维生素B12注射液营养神经。 3、外伤因素 髋部手术、骨盆骨折或锐器伤可能直接损伤股外侧皮神经。外伤后出现的神经炎常伴有局部瘢痕形成,症状持续且明显。急性期需处理原发创伤,后期可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可选用复合维生素B片、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配合康复训练。 4、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酒精中毒等代谢异常会导致神经髓鞘变性。这类患者往往存在基础疾病史,症状呈渐进性发展。控制血糖、戒酒是关键,同时需补充硫辛酸胶囊、依帕司他片等改善神经代谢的药物。定期监测神经传导速度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5、感染因素 带状疱疹病毒、莱姆病螺旋体等病原体感染可能引发神经炎性改变。感染性神经炎常伴有皮肤疱疹或发热等全身症状。抗病毒治疗可选用阿昔洛韦片,细菌感染需使用多西环素片。急性期过后可配合超短波物理治疗促进神经修复。 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应注意保持健康体重,避免穿着过紧衣物。日常可进行适度髋关节拉伸运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饮食方面建议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的全谷物、瘦肉及深色蔬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肌肉萎缩时需及时就诊,必要时进行神经松解手术。寒冷季节需注意下肢保暖,防止症状加重。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