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二院

骨关节、骨肿瘤外科 (共13位医生)

科室简介

骨关节、骨肿瘤外科,是哈医大二院建院以来最早成立的科室之一,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骨二科的创始人刘载生教授,董中教授,均是国内著名的骨科前辈。在骨二科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骨外二科人才辈出,在各种骨关节病,骨肿瘤,骨髓炎,骨关节结核,各种骨关节畸形的诊断,治疗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

骨关节、骨肿瘤外科位于外科楼第十一层,拥有医生共12人,其中教授4人,陶天遵,陶树清,曲国藩,吕松岑,副教授5人,田军,尹文哲,马松峰,王国文,潘海乐,主治医师2人,荣杰生,张滨,住院医师1人,王洪伟。

骨关节、骨肿瘤外科目前以各种退行性骨关节病,骨坏死疾病,骨肿瘤,骨关节感染为诊治重点,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努力钻研,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多种骨关节骨病,骨肿瘤手术新方法,并在相应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行了深入到分子水平的系列科学实验和研究。骨外二科拥有国内先进的诊疗设备,技术力量雄厚,能够出色地完成人工骨性关节炎的系统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翻修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骨关节肿瘤切除特制假体置换保肢手术,良性骨肿瘤与肿瘤样病损的病灶切刮灭活植骨手术,关节镜下关节内结构修复的微创手术,骨关节感染,骨关节结合的病灶清除手术,各部位骨关节畸形的矫形手术,足拇趾外翻的矫正手术,各种骨折的内固定手术,颈椎病的前路减压植骨手术,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神经,血管损伤的修复手术,手外伤修复手术以及脊髓空洞症的内因引流手术等复杂手术,尤其在人工关节置换,骨质疏松防治,关节镜下微创手术,骨肿瘤新辅助化疗,骨肿瘤保肢手术,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等方面的诊治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骨关节、骨肿瘤外科近十年来,科研方向以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主攻方向,此方向研究共获省自然基金,省科委科技攻关,卫生部协作等级别科研课题6项,在颗粒骨代谢机理研究方面获三项省级科研项目资助,同时股骨头坏死机理研究,关节镜应用研究等方面获得2项科研项目资助,累计承担各级科研课题十一项。于《中华骨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骨疏松杂志》,《中国地方病杂志》,《黑龙江医学》,《哈医大学报》等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3篇,于各级学术会议宣读与交流学术论文100余篇,或各级医疗新技术应用奖20余项。在学术地位建设方面,骨外二科有《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一人,《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3人,《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一人,《骨质疏松,骨矿盐疾病基础与临床杂志常委编委》编委2人,《中国肿瘤骨病杂志》编委1人,《临床骨科杂志》编委2人,《哈医大学报杂志》编委1人。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常务委员1人,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副组长一人,青年委员1人,中华骨伤医学会常务副会长,资深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3人,东北地区及黑龙江省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5人,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黑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暨人工关节学会副主任委员1人,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4人,黑龙江省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委员3人,哈尔滨市骨科学会委员1人,黑龙江省骨关节镜学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黑龙江省医疗质量管理学会委员1人。

主编及参加编写的学术论著有《新编临床骨科学》,《骨科正误》,《骨科主治医师1000问》,《实用骨科手术图谱》,《骨质疏松学》,《骨质疏松基础与临床》,《中华临床医学》,《骨质疏松症骨基础理论研究》等专业学术论著14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黑龙江首家弱视儿童医疗培训、治疗中心成立

弱视儿童医疗培训中心和治疗中心启动仪式在哈医大二院举行 儿童弱视发病率高达3% 我省贫困弱视儿童有机会免费治疗 启动仪式现场 焦军东副院长致辞 本报讯(李华虹刘乙辉)8月21日,黑龙江首个弱视儿童医疗培训中心、治疗中心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举行启动仪式。从即日起,黑龙江贫困家庭弱视儿童无需经历奔波之苦,就能享受到先进、便捷的医疗服务,还将有机会得到免费的治疗,黑龙江基层眼科医疗队伍更可获得系统专业的培训,能更好的为我省贫困患儿服务,为他们送去“光明的未来”。 中国少儿基金会宣传部长梁文美,中国少儿基金会项目合作部部长蔡静芝,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理事长孙玉才,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宣传部长谷秀峰,哈医大二院医疗副院长焦军东,哈医大二院五官医院院长、眼科主任原慧萍教授等出席了仪式。原慧萍教授主持揭牌仪式。 据了解,“弱视医疗培训中心”、“弱视儿童治疗中心”是黑龙江首个公益性弱视医疗培训和康复机构,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古驰(中国)贸易有限公司捐建。主要功能是组织眼科医务工作者进行弱视筛查、诊疗等相关知识培训;为黑龙江贫困弱视儿童提供减免费康复治疗。“弱视医疗培训中心”与“弱视儿童治疗中心”设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哈医大二院将会到初级儿童保健机构进行免费筛查,及时发现弱视儿童,已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计划为黑龙江省基层医院的眼科医务工作者开展专项培训。 儿童弱视发病率高达3% 早期治疗是关键 据负责该项目,在儿童眼病及弱视治疗具有丰富经验的哈医大二院眼科副主任张水华教授介绍,弱视是一种儿童常见病,据统计,目前我国发病率为3%,其中有约30%因未能及时治疗而成为终身的低视力人群。如果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患病,又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不仅可能造成视力发育障碍,继发斜视,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所以,弱视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最佳治疗期为学龄前。 由于弱视患儿的治疗周期较长,平均为16个月,而不少家长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坚持长时间的治疗,使得不少患儿的病情被延误,发育和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对于儿童而言,只要治疗及时、方法得当并持之以恒,弱视是可以治愈的。 莫把儿童弱视当近视尽早发现尽快治疗 张水华教授告诉记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很多弱视患儿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就认为孩子得了近视,匆忙的给孩子配上眼镜,误把弱视当近视,从而耽误了孩子最佳矫正时机。 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行为很可能是患上了弱视:动作明显笨拙,行走蹒跚,经常摔倒;较近的距离不能注意或认出事物和人,反应迟钝;在并不强烈的阳光下仍会经常眯起眼睛看东西,对光线敏感;经常为了看得更清楚,而不得不将头侧向一边;将书、玩具凑近脸部,看电视很近;眼睛斜视,双眼不能协调活动;如家长用一只手挡住其眼睛,孩子会本能地甩头用好眼视物或用手打掉家长遮挡的手,或者好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眼睛不随人或物转动,家长就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了。 儿童弱视诊断治疗有待规范提高 张教授表示,目前,我国各级基层医院开展的弱视诊断标准各异,治疗也不尽相同。弱视的临床治疗报道主要集中在探讨多巴类药物的疗效、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开发弱视治疗仪等方面。还有研究关于弱视发病的分子机制,弱视的电生理研究、弱视的功能成像研究等基础研究。这都需要我们对弱视的诊疗常规进一步规范,使得我国弱视的诊治水平明显提高。 对于弱视治疗黑龙江广大基层医院目前不是十分规范,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他们到我们这里的规范化培训,增加他们关于这方面的临床知识,从而提高基层弱视的诊断率,培训更多优秀医疗工作者,使黑龙江地区弱视儿童能够就近得到及时治疗,使孩子们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作者:  来源: 编辑: 刘乙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