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重症医学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哈医大四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CareUnit,ICU)成立于2009年1月,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科室拥有多达2000平米的医疗用面积,位于新建成的外科楼5楼其中设立病床30张,同时根据ICU设立的特殊要求保证了1/3以上的面积用于医疗辅助用房。病房设置合理,不仅着眼于传统ICU患者的集中监护治疗、有效利用医疗硬件资源等要求,同时考虑到危重病人群的特点,专门设立了不同隔离等级的病房,配合最先进的层流净化,能够最大限度的防止患者间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利益和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重症医学科的医疗特色是应用先进的诊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监测,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治疗。学科范围涉及重症肺炎、重症哮喘、呼吸衰竭、休克、复苏、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等多方面的治疗。同时还可对于高龄、存在其他系统合并症需手术治疗或某些重大手术围手术期的患者提供全面、加强、连续的的治疗,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重症病人的针对性治疗的同时,需加强这类病人的营养支持、适度的镇痛镇静、合理地抗感染治疗。

重症医学的理念是关注患病机体整体机能的维护,关注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各项监测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组织器官功能的早期支持,以期为重症病人的救治赢得时间,为病人的康复赢得机会。

重症医学科收治范围: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例如高龄、大手术后、全麻未醒、术前存在其他系统合并症、意识障碍且无法保证气道安全或病人存在窒息风险、存在各种离子紊乱或酸碱失衡、重度营养不良、妊高症等),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ICU严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3、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4、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ICU的监护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ICU的收治范围。

ICU患者由重症医学专业医生负责管理,患者的相关专科情况由ICU医生与相关专科医生共同协商处理。其治疗强调早期、全面、系统、多学科综合治疗。

科室拥有国际一流顶端的监测、检查及治疗仪器,包括监护仪、呼吸机(可满足除低体重婴儿及新生儿外的所有儿童、成人病人的使用)、纤维支气管镜、GEM3000血气分析仪、GE心电机、除颤仪、振动排痰仪、降温仪(低温治疗仪)及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等ICU必备的监护治疗设备。

经过近2年不懈的努力,在院领导的关怀下,重症医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科室拥有医护人员40余人,拥有专职医生11名,其中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9人;护士35名,其中副主任护士I人,主管护士1人,护师6人,具有硕士学位1人,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27人。科室的医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有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妇产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及胸心外科等,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共同组成治疗小组,配合专科医生完成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每名医生除临床科室常用诊疗技术外,还熟练掌握了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肺泡灌洗等技术。目前ICU已承担全院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ICU全体医护人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专科医生减轻后顾之忧,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发展专科技术,开拓新的治疗领域,并竭尽全力为其保驾护航。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哈医大四院先锋援建小组再赴嘉荫义诊

  2014年8月15-16日,由哈医大四院超声科主任董晓秋教授精心筹备,黑龙江省医学会杜广州秘书长亲自带队,哈医大四院妇产科副主任朱莉教授、神经内科王凤军教授、眼科弥树勇一行6人,代表哈医大四院先锋行动医疗组,驱车6个小时来到嘉荫人民医院,这已经是董晓秋主任帮扶先锋行动的第三个年头,到达目的地已经下午三点多了,排队等待着专家的患者已经拍到了门口,帮扶小组的专家们一刻也没有停歇,立刻投入工作状态。3个小时后简单吃了工作餐后继续工作到晚上10点钟。第二天一早晨的雨天,丝毫没有阻止嘉荫百姓赶往医院就诊的脚步,所有人都在那井然有序的排队等着,仅仅一上午董主任就诊断出几例恶性病例。专家们在不仅仅只是为他们诊断疾病,而且告诉告知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和复查时间,所有专家都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患者,方便患者进一步诊治。黑龙江省报记者及嘉荫县电视台记者全程跟踪报道,但是专家们却把所有时间都留给了患者,只给记者留下了忙碌的背影。 在义诊结束后,专家团与县医院领导及主任举行了座谈会,各位专家针对医院发展及专科建设及管理积极建言献策,杜秘书长在对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后承诺省领导会定期组织省级专家进行帮扶活动,并且为县医院医生到四院进修提供方便。这次省级专家支援县医院学科建设先锋行动共诊疗近千人,董晓秋教授诊疗患者就达300多人。此次帮扶义诊行动的顺利进行,是省级专家支援县医院学科建设先锋行动计划方案的又一次成功实践。(董晓秋 赫飞飞)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结核性胸膜炎不能吃什么
何洁
回答: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高盐食物、高脂肪食物、生冷食物及酒精类饮品。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膜引起的炎症性疾病,饮食需配合抗结核药物减轻炎症反应。 1、辛辣刺激食物 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调料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加重胸膜炎性渗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常伴有咳嗽、胸痛症状,摄入此类食物可能诱发刺激性干咳。日常烹饪建议使用葱姜蒜等温和调味品替代。 2、高盐食物 腌制食品、加工肉制品含钠量较高,可能加重胸腔积液潴留。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需控制每日盐分摄入在5克以内,避免咸菜、腊肉等高盐食物。可选择清蒸、白灼等低盐烹调方式。 3、高脂肪食物 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可能影响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吸收。结核性胸膜炎治疗期间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但应选择鱼类、禽类等低脂肉类,避免肥肉、奶油等高脂食材。 4、生冷食物 刺身、冰镇饮品等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影响异烟肼等药物代谢。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消化功能较弱,建议食物加热至适宜温度后食用,避免生冷海鲜、未灭菌乳制品等可能含致病菌的食物。 5、酒精类饮品 酒精可能与异烟肼产生肝毒性协同作用,增加药物性肝炎风险。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需严格戒酒,包括啤酒、白酒等含酒精饮料。服药期间可选用菊花茶、罗汉果茶等具有润肺功效的代用茶。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需保持每日热量摄入,建议选择蒸蛋羹、山药粥等易消化食物,分次少量进食。适当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新鲜水果如猕猴桃、橙子,有助于促进组织修复。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出现食欲减退、皮肤黄染等症状需及时复诊。保持居室通风换气,避免受凉感冒加重病情。 何洁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