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新生儿内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哈尔滨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病房成立于1960年,是黑龙江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收治病人最多的新生儿病房,是全省新生儿专科医生培训基地。经过几代儿科专家及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新生儿内科的工作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全科技术力量雄厚,医护经验丰富,已形成一支成熟而富有朝气的新生儿专业队伍。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护)师6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硕士学历1人。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孙忆南系黑龙江省围产医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母婴保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东北三省新生儿协作组委员、哈尔滨市儿科学会委员、哈尔滨市围产医学会委员、新生儿学组组长,具有较强的临床及科研能力。
  新生儿内科新生儿病房位于门诊综合楼10层,布局设置科学,现有床位40张 ,全部为母婴同室病房,提倡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母婴同室病房之一。收治全省及周边省份,生后28以内的新生儿患者,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败血症、肺炎、宫内感染性疾病等,以及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黄疸病儿,年收治病人约1500人次。门诊设有新生儿专科门诊,每天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出诊。
  新生儿内科拥有先进的抢救、监护和诊疗设备如:心率、血压和呼吸监护仪,进口开放抢救台,微量输液泵,光疗箱,新生儿高压氧舱,氧疗设备,微量血糖仪等。国产开放式抢救台2台,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护仪2台,蓝光箱10台,蓝光毯2条,婴儿保温箱19台,微量输液泵(双路)4台,单道输液泵18台。此外,医院高精尖的诊断检验设备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螺旋CT以及MRI:用于新生儿疾病特别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日立70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于检测新生儿疾病的各种血清电解质变化,以及检测肝功能,胆红素的测定等。PCR基因扩增仪: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型虫感染、风疹病毒感染等宫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菲力普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用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诊断。X线:我院拥有日本东芝500mA、日本岛津500mA遥控X线机、芬兰TEXCO曲面断层X光机,可进行透视、全身各部位照相、消化道照影、特殊照影检查,用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的诊断。CMS2000/4000动态脑电系统:对于新生儿惊厥的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新生儿内科在诊治新生儿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采用三大支持、三大对症及辅以高压氧治疗,临床治愈率达90%以上。并对出院病人进行NBNA评分,观察治疗效果和作为疾病康复的敏感指标,预测窒息儿的预后。
  新生儿内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病变,主要由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引起,是围产期足月儿脑损伤死亡和伤残的最常见原因。因此,有关新生儿HIE临床研究及诊断治疗规范仍是当前新生儿界关注的热点。我科每年收治因窒息导致脑损伤病人350余人,虽然许多药物和一些方法如亚低温治疗,神经干细胞移植正在研究中,作为一个新生儿医生我们将继续开展新生儿窒息的防治,随访及康复工作,为减少伤残、智障儿童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生儿内科新生儿黄疸包括新生儿宫内病毒感染,其不仅将其中的CMV这一主要感染性病毒的地位予以明确,并且还包括了TORCH及其他病毒,各种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诊断方法,对上述各种病原在临床上的进一步确诊提供了先进手段。自1997年在省内率先诊治了宫内感染性疾病,现已治疗2000余例病儿。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省市领导视察我院法律诊所

7月31日,省法学会会长王东华、市政法委书记王小溪、市法律学会会长陆文君、道里区委书记郭冀平等领导来到我院视察医院法律诊所工作开展情况。院长丁凤姝、党委书记钱朝霞、副院长于波、纪委书记张嫣等领导陪同视察。 王东华会长一行先后参观了门诊大厅、法律诊所办公室、沟通调解室等,详细了解了法律诊所的构成、工作流程及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据介绍,我院医院法律诊所成立于5月12日,成员包括社区工作者、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黑龙江法平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黑龙江民强法律事务所律师等。诊所成立两个半月以来,接待患者求助6起,为近50人次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及咨询,得到患者和医院的认可。 王东华会长充分肯定了法律诊所的工作,同时指出,法律诊所进医院是一个新的课题,是一项创新的工作,希望法律诊所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以情据理”,依法做好医院纠纷矛盾调解工作,为构建良好的医疗环境做出贡献。(文:唐婷)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治疗失眠的首选药物
马晓斌
回答: 治疗失眠的首选药物主要有右佐匹克隆片、酒石酸唑吡坦片、阿普唑仑片、佐匹克隆片、地西泮片等,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失眠类型及个体差异选择用药。 1、右佐匹克隆片 右佐匹克隆片属于非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适用于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的短期治疗。该药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作用发挥效果,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口苦、头晕等。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用药期间应避免饮酒。 2、酒石酸唑吡坦片 酒石酸唑吡坦片为选择性ω1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偶发性失眠和暂时性失眠。其特点是起效快且半衰期短,可减少次日嗜睡风险。使用后可能出现头痛、胃肠道不适等症状,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不建议连续服用超过4周。 3、阿普唑仑片 阿普唑仑片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适用于焦虑性失眠患者。该药具有抗焦虑和肌肉松弛作用,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老年人使用需减量,突然停药可能引发戒断反应,需严格遵医嘱逐步调整剂量。 4、佐匹克隆片 佐匹克隆片与右佐匹克隆结构相似,适用于各种类型失眠症。通过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改善睡眠质量。用药后可能出现嗜睡、口干等反应,呼吸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服药期间禁止驾驶或操作机械。 5、地西泮片 地西泮片作为长效苯二氮䓬类药物,适用于早醒型失眠合并焦虑症状者。其镇静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但代谢产物易蓄积,老年人可能出现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禁止与酒精或其他中枢抑制剂联用,妊娠期妇女禁用。 失眠患者除药物治疗外,需配合睡眠卫生教育,保持规律作息,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和尼古丁,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建议晚餐不宜过饱,可尝试温水泡脚或轻柔音乐助眠。若失眠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日间功能损害,应及时复诊评估,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具有长期改善效果,可与药物联合应用。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