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心内科 (共19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内科一科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在历任科主任的带领下发展壮大,医疗水平省内处于领先,荣获多项荣誉称号,被评为“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科主任魏林是黑龙江省级学科带头人,哈尔滨市心血管专业主任委员,哈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黑龙江省首届“优秀医师奖”,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心内一科现在有医生十一名,其中主任医师二名,副主任医师二名,硕士三名,在读硕士两名,科室平均年龄35岁,具有合理的人才梯队,人员组成趋向年轻化,富有朝气;护理人员十四名,其中主任护师一名,主管护师一名,护师四名,她们在工作中始终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诚恳、耐心的服务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好评,并获得了以护士长名字命名的“刘雅君护理小组”的称号。

心内科一科现有床位38张,其中设有ccu监护病房(6张),重症监护病房(3张),普通病房(22张)和单人病房(7张),完全能够满足不同病情患者的住院要求。科室附设有平板运动实验室,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Holter)室,食道电生理室,周围血管多谱勒室,同时配备了国内一流的设备:多通道心电监护仪,主动脉内囊反搏(IABP)机,多功能电生理工作站,第二代心梗快速诊断仪,ACT检测仪等,为提供高水平诊疗服务奠定了基础。

心内科一科在我市率先实行诊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并举的医疗体系,与国际同步,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除了对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等常见疾病进行常规治疗外,还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动脉栓塞等危重症进行有效的抢救和治疗。现已常规开展:(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采用不同手术路径(经桡动脉或经股动脉)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常规开展药物涂层支架、碳晶硅支架的植入术。目前已积累千余例,并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二)冠脉内血栓抽吸术:科室在省内率先应用血栓抽吸装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冠脉内血栓抽吸术,可以减少冠脉内血栓负荷,改善冠脉内血流,减少了无血流/慢血流现象,为患者接受下一步治疗奠定基础。(三)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常规开展单腔、双腔永久起搏器的植入工作,并创造了多项省内第一:在省内首次植入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导致的严重心力衰竭;在省内首次植入具有动态心房超速抑制(AFSuppression)功能的双腔起搏器;目前已安装近三百台起搏器,且80%以上为双腔起搏器。(四)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五)应用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使这种急重症的死亡率大大下降。(六)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规范的诊断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提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溶栓、抗凝或者进行介入治疗。对肺动脉造影,对适宜的患者行导管吸栓术或导丝碎栓术,安装下腔静脉滤器。(七)外周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常规开展肾动脉造影及支架治疗,下肢动脉造影。

心内科一科在开展正常的医疗工作外,还积极地开展临床科研工作,多次申请到哈尔滨市科委科研基金,青年基金及归国留学人员基金,先后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哈尔滨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新技术应用奖二十多项;现正在完成哈市科技局资助的科研课题两项,并与哈医大二院、哈医大四院进行联合课题攻关一项。在国家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两篇分别被美国Medline和BiologicaAbstralts收录。并在人民卫生出版社、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专业著作五本。

心内科一科除了为患者提供常规医疗服务外,还积极宣传预防保健知识,承担了部分省市级领导的保健医疗工作,这充分说明了心内科的业务技术能力值得信赖。心内一科人以“一人举止,全科形象”为行动警言,力争“做细心人----技术精湛,做热心人----态度和蔼,做有心人----医德高尚”,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争创设备一流,医疗一流,服务一流的先进科室。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