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医院

感染内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黑龙江省医院感染内科现有病房床位30张,24小时向住院患者开放。周一至周日白天,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出诊。感染内科现有副主任医师以上医生4名,研究生3名。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爱科如家,科兴我荣”的指导思想,以“文明服务,质量第一”为建科宗旨,通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赢得了广大患者,尤其是慢性乙肝病人的信赖。
  感染内科是以各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难治性腹水,自身免疫性肝病,麻疹,伤寒,流脑,肠炎,痢疾,SARS,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及各种发热性疾病的治疗为主的传染病综合科室。
  感染内科主要接收各种肝炎病人,应用口服药物及注射药物治疗,不断引进及采用世界上最新的治疗方案。多年来,感染内科收治了省内大量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治疗方面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尤其通过肝活检技术的率先开展使感染内科在省内的传染医疗界名声大噪。
  感染内科诊治感染性疾病如各型肝炎,肝硬化,暴发型肝衰竭,难治性腹水,出血热,伤寒,流脑,肠炎,痢疾等各种传染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重症肝炎的诊断治疗上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治疗难治性腹水运用药物与仪器相结合办法收到良好治疗效果。运用支链氨基酸及综合方法治疗肝性脑病。
  感染内科重症肝炎是传染病,肝病科的急重症之一,病势凶险,死亡率高,省医院感染内科经多年潜心研究及经验积累,总结一套独道抢救治疗方法,提高了病人抢救成功率。对重症肝病人测其免疫状态,按病人不同情况做到治疗的个体法,并且及早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利用我院整体实力和大型医疗设备优势血液净化设备,为肝肾综合症治疗和重症肝炎非生物人工肝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手段。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有成套抢救预案,必要时可与兄弟科室协同抢救,如内镜止血,外科手术治疗等。
  感染内科应用兰光照射技术治疗顽固性黄疸,利用肝病治疗仪治疗顽固性脂肪肝,通过腹水回收机及扩容综合治疗法治疗难治性腹水,采用放射原粒,植入门静脉癌栓再通技术治疗晚期肝癌,运用人工肝进行血液滤过,血浆置换等方法抢救重型肝炎。此外,科室于每季度末的周六对病人进行慢乙肝的科普知识讲座,以利于病人的保健。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1个切口补2个洞 新术式解决30年难题

疝气不是什么大病,但85岁的耄耋老人却偏偏因此遭了30多年的罪,先后进行5次手术却5次复发。近日,省医院采用新术式,彻底解决了老人的难题。 家住尚志市杨大爷今年已经85岁的高龄了,四世同堂、身体硬朗,平时自己还能出门溜弯。近半年来杨大爷心里有点烦,他疝气的老毛病又犯了,这次犯病距上次手术才半年时间呀!杨大爷的疝气毛病已经有三十多年的病史了,起初只是一侧,后来是两侧,三十多年来,前前后后已经做了5次手术了,但总是反反复复地复发,这不上次做完手术刚刚半年,又复发了。自己一咳嗽、甚至站得时间长点都会在左右两侧的大腿根处鼓出个包,左边的小点,有鸡蛋黄大小,右边的有乒乓球大小,卡在那疼痛难忍。由于杨大爷得病多年,每次犯病他都让自己平躺后,用手轻轻的把这两个鼓包揉回去,然后在腰上系个疝带夹子,用夹子把大腿根上的两个口子夹住,不让那两个包鼓出来。近段时间,杨大爷的病发作越来越频繁,家人决定这次带着杨大爷去省医院就医。 双侧腹股沟复发疝,并不是个难治性疾病,但85岁高龄,双侧腹股沟区又手术多次,局部组织会粘连严重,解剖层次可能不清,常规手术方法和腹腔镜治疗都不适合杨大爷。经过细致地全身状态评估,王波主任医师,李小东主治医师为杨大爷制定了下腹正中开放性后入路腹膜前间隙置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这是杨大爷为此做的第6次手术,一定确保成功,不让它再复发。 18日,手术开始。王波主任医师在杨大爷的下腹部正中处做了一个8公分长的切口,呈现在医生眼前的情况正如术前所估计的那样,由于经历了前5次手术,病区周围的解剖层次不清,组织严重粘连,仔细地向两侧分离,取出部分原有的补片,使修补区域完全游离,放入3D补片。1个半小时、一次手术、一个切口、同时修补好两侧腹股沟疝。术后第二天,杨大爷的疼痛就明显减轻,经过一周时间的恢复,杨大爷顺利出院。 据王波主任医师介绍,下腹正中开放性后入路腹膜前间隙置补片疝修补术,一个切口同时解决双侧疝,是近年疝手术术式一大改进,尤其适合不宜腹腔镜手术,双侧腹股沟疝或复发疝后患者。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怀孕6个月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冷启刚
回答: 怀孕6个月需注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定期产检、避免危险动作及保持情绪稳定。主要有营养补充、姿势调整、睡眠管理、症状监测、心理调适等方面。 1、营养补充 孕中期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豆制品,每日搭配深色蔬菜和全谷物。钙需求增至1000毫克/天,可通过牛奶、芝麻等补充,同时补充铁剂预防贫血。避免生食、高糖高盐食物,控制咖啡因摄入量在200毫克以内。 2、姿势调整 避免久站久坐,每1小时变换姿势,坐时用靠垫支撑腰部。弯腰动作改为屈膝下蹲,提重物不超过5公斤。睡觉采用左侧卧位,双腿间夹孕妇枕缓解压力。禁止突然扭转腰部或高举手臂等危险动作。 3、睡眠管理 保持7-9小时规律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抬高下肢减轻水肿。出现腿抽筋可热敷并补充镁剂,使用U型枕支撑腹部。夜间频尿可尝试盆底肌训练,避免睡前饮用利尿饮品。 4、症状监测 记录胎动频率,2小时内少于10次需就医。警惕持续头痛、视物模糊等妊高征征兆。分泌物异常或规律宫缩应立即检查。控制体重增长在每周0.5公斤内,血糖偏高者需严格监测饮食。 5、心理调适 参加孕妇课程学习分娩知识,与伴侣共同制定育儿计划。每天进行正念呼吸练习,焦虑时可听胎心音缓解。避免接触负面生育信息,建立亲友支持网络。出现持续情绪低落需寻求专业心理疏导。 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和防滑平底鞋,洗澡水温不超过38℃,避免桑拿和长时间泡澡。外出携带急救卡和产检资料,远离拥挤场所和化学污染环境。学习拉玛泽呼吸法,提前准备待产包物品清单,出现阴道流血、破水等紧急情况立即平卧送医。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