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医医院

心病科 (共2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病科建立于2002年,经过数年建设,目前现有床位45张,其中CCU重症监护病床9张。临床医师11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配比达72.7%,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已经形成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梯队建设健康合理的医学专业学术队伍。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在“一切以病人利益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扬中医药特色,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系统常见多发病,危重病方面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色,尤为擅长诊治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创制了养心方,强心方,畅流方,整律方等使用广泛,疗效确切的协定处方。

作为使用量最大的院内协定处方,养心方以益气舒肝,养心安神为主,对广泛性焦虑症,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疗效显著。

经过长期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强心方在慢性心衰治疗中能够增强心脏的收缩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延缓或一定程度上逆转左室重构,治疗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的作用。

畅流方应用于冠心病尤其是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等,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斑块,促进血管新生从而促进冠脉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

整律方对阵发性,持续性房颤,早搏疗效卓著。

在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科室注重科研水平的提高,承担的课题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上海市教委自然基金,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项目等各级别科研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靶点,药物疗效,规范化治疗等,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梗是怎么造成的
邵自强
回答: 脑梗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等因素引起。脑梗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可能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障碍、意识模糊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溶栓、抗凝或手术治疗。 1、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可能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形成斑块,逐渐阻塞血管腔。这类患者常伴有头晕、短暂性肢体无力等先兆症状。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药物稳定斑块。 2、心源性栓塞 房颤、心脏瓣膜病等疾病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脑动脉。此类脑梗起病急骤,多伴有心悸、胸闷等心脏症状。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抗凝药物,严重者需行左心耳封堵术。 3、小动脉闭塞 长期吸烟或高血压可导致脑内微小动脉玻璃样变,管腔狭窄闭塞。常见于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表现为单纯运动或感觉障碍。治疗以控制血压为主,可选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等降压药物。 4、血液高凝状态 恶性肿瘤、妊娠或遗传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这类患者易反复发生血栓,需检测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栓塞。 5、血管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可引发血管壁炎症性增厚。患者多伴有发热、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需通过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预防脑梗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房颤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抗凝。出现突发性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溶栓治疗黄金时间为发病后4.5小时内。康复期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