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医院

口腔科 (共2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口腔科(前身口腔中心)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口腔诊疗中心之一。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协和医院口腔中心已发展成为国内综合医院口腔科里的翘楚。中心具有优秀的医、护、技人才梯队和现代化的先进医疗设备,每年为7万多省内外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均享有很高的声誉。
  口腔科门诊部位于协和医院门诊楼5楼,独立单间的特诊室和专家诊室环境优雅安静,普通诊室的分隔式布局也很好的保障了患者的隐私。在高、精、专的学科发展趋势下,科室内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口腔诊疗和预防保健体系,下设口腔颌面外科、牙体牙髓病科、口腔正畸科、口腔修复科、种植科、牙周粘膜病科、干部保健科、放射科等专科,并配备有口腔医学实验中心。口腔颌面外科病房位于协和医院综合楼四楼,设床位30余张,每间病房内均配备有液晶电视、独立阳台和卫生间,住院环境温馨舒适。
  口腔科在学术上,科室内多名骨干身兼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全科口腔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口腔专家组组长等职务,引领着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全科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科室现有国内知名的口腔专家10名,中青年业务骨干20名,另有青年海归博士10余名,医生全部来自国内最顶尖的口腔院校,每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3-5项,时刻与国际最新进展同步,保证了临床治疗的高质量。
  口腔科在科研和教学上,中心近四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多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快速上颌扩弓后保持与复发的动物实验”等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每年除承担五年制口腔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外,还招收来自白俄罗斯、阿尔巴利亚、伊拉克、伊朗、尼泊尔、也门等国家的国际留学生20余名,培养出的一批又一批学生已经遍布海内外。另外,中心还每年派出1-2名骨干医生赴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等国际知名院校学习,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与国际最新进展同步。同时也接受卫生部的帮扶基层医院建设工作,并圆满完成了卫生部、教育部下达的各种任务。
  口腔科配备了现代化的牙科综合治疗椅、牙科X线机、显微根管治疗仪、数码成像系统等牙科诊断和治疗设备,为高水平的临床诊治提供了保障。另外,因为现在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盛行,使得口腔科不同于其它科室,对消毒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口腔中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有检查设备做到一人一用,最新引进的全套德国进口口腔消毒仪器,可彻底消灭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传染性病原,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样控制血糖升高啊
赵蕾
回答: 控制血糖升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规律监测、药物干预、心理调节等方式实现。血糖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绿叶蔬菜,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延缓糖分吸收,如食用豆类、全谷物。避免含糖饮料,优先选择白开水或无糖茶饮。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减少油炸食品。 2、增加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利用。建议餐后1小时进行30分钟步行,避免久坐不动。结合抗阻训练如深蹲、俯卧撑,每周2-3次。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 3、规律监测 使用血糖仪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记录血糖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异常波动。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监测体重和腰围变化,控制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出现头晕、口渴等异常症状时需立即检测血糖。 4、药物干预 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降糖药物。胰岛素治疗适用于1型糖尿病或口服药控制不佳者。药物需按时按量服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定期复诊评估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时注意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 5、心理调节 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血糖稳定,避免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内分泌。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增强自我管理信心。参加病友交流活动获取社会支持。保证充足睡眠,每天7-8小时。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 控制血糖需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定期进行眼底、肾功能等并发症筛查。外出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防低血糖。学习识别高血糖和低血糖症状,掌握应急处理方法。与医生保持沟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管理方案。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发生。 赵蕾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