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自1972年成立,历经35年的不懈努力和建设,现已发展为集康复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鄂西渝东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重点科室,2004年被授予宜昌市重点临床学科,2008年被授予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康复医学科拥较强的人员结构。有医护人员27人,专科医师5名,专业治疗师12名,专业护理人员10名,其中高级职称1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13人,拥有专科病床30张,每天开设专家或专科门诊,成为宜昌乃至周边地区规模最大的、最有实力的专科。
  康复医学科有较好的人才储备。人才是科技兴科之本,科室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遵循这一信条。目前有硕士生2名,接受硕士课程班学习1名,康复医学科6名。每名专科医生、专科护士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学习、进修、培训。拥有宜昌市卫生局局管专家1名,中国康复学会运动专业委员会委员1名,湖北省康复治疗学会委员1名,湖北省物理与康复学会委员1名,湖北省针灸学会委员1名,宜昌市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会常务副主任委员1名,秘书1名,华中科技大学兼职副教授1名,有2人分别担任《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和三峡大学《实用医学进修杂志》特约编委。同时科室还承担着三峡大学康复专业的教学任务,积极为学科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每年接收同济医科大学、湖北中医学院、三峡大学医学院、郧阳医学院等院校实习生30余人,接收进修生10余人次,为康复医学科持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康复医学科设专科病房、电生理实验室、高压氧舱治疗室、支具矫形室、作业治疗室、运动疗法治疗室、物理疗法治疗室、吞咽障碍言语治疗室和针灸按摩治疗室。拥有各类专业技术设备70余台套,如肌电诱发电位仪、高压氧舱、四肢循环促通仪等高档专科检测和治疗仪器,其中丹迪公司的KEYPOINT全功能肌电诱发电位仪配备有KEYPOIT.NET软件平台全球功能卓越。
  康复医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集传统物理治疗(声、光、电、热、磁)、传统中医药治疗(针灸、按摩、中药熏蒸等)及现代康复治疗(作业疗法、运动疗法、言语治疗、吞咽治疗等)、康复评定与检测和康复工程于一体的较为完善的现代康复医学科,不仅在颈肩腰腿疼痛的治疗上有着成熟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手段,而且在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脑外伤病人的康复、截瘫、骨折和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上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1)专科实验室中的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测对肌肉、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的检测,为神经内、外科病人的定位、定性提供依据,并广泛应用于脊柱侧弯手术的电生理监护中。
  (2)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血管疾病、偏头痛、失眠等获得良好疗效,受到患者一致好评。
  (3)在脑卒中后遗症、脊髓损伤、颈肩腰腿痛、骨关节功能障碍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拥有一批专业的康复技术人员。系统开展了对脑血管疾病、下腰痛、颈椎病等疾病的康复评定,从对每位患者的康复评定,到各项康复治疗,都拥有完整的康复评定手段和康复治疗方法。例如:运用Bobath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Brunnstrom技术、电刺激及传统推拿手法等治疗各种类型的脑瘫、偏瘫、截瘫患者,并充分利用斜板床、站立架、助行器、阶梯、作业疗法等各种辅助工具系统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脊髓损伤的病人;对各种类型的骨关节功能障碍在第一时间内即介入适当的治疗,利用各种关节松动术的手法系统治疗各种骨关节功能障碍。
  (4)2002年康复医学科在全市首家引进麦肯基手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期引进盒式灸疗、头脊针法治疗疑难杂症,结合传统的物理治疗手段,系统应用各种康复手段开展疾病整体康复。
  (5)成立了康复咨询中心和电教室,为患者提供服务,并定期对患者进行各种康复电视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并对基层医师进行继续再教育,提高了基层医师的技术水平,加强了同行之间的技术交流。
  (6)举办病友联谊会,听取病友对康复医学科业务发展、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环境要求的意见,增进了医患之间感情。
  (7)2002年底成立了支具室,应用低温热塑板材制作矫形器和雷邦特器具为小儿麻痹后遗症、脑性瘫痪后遗症、畸形、截瘫、骨与关节结核,关节脱位、骨折、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颈肩腰腿痛和肢体畸形的患者都可通过使用矫形器,起到稳定、支撑、助动、矫正和保护的作用,达到一定程度的康复目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曾成功地为一名胸9平面脊髓损伤患者安装了截瘫行走器,经过训练患者实现了独立行走,回归社会的目的,这在本地区尚属首创,2004年电生理实验室与骨科合作成功地为4例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实行全程术中监护,这在本地区尚属首创,为手术的成功带来了保障,目前此项工作仍在开展。
  (8)高压氧治疗广泛应用于神经内、外科,骨科,对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瘫及脊髓损伤的康复以及骨折的愈合等,提高了病人康复的质量。
  康复医学科在注重业务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已完成《光量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电刺激小脑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肢体运动功能早期康复的影响》和《躯干肌等长收缩肌力测试的相关研究》3项科研成果,并取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其中2项已获宜昌市政府科技成果二、三等奖,2项课题刚刚通过宜昌市科技局课题鉴定,被评为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在中华系列期刊杂志发表论文9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编撰的《实用康复治疗技术》(编委)、《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副主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副主编)已分别由上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康复医学科是一个较新的专业,但她在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迅速发展为全市康复界树立了一个品牌,全科医务人员将同心协力,不断进取,开拓创新,更好地为病友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女子术后“撒娇” 不锻炼两个月后双腿萎缩

37岁的黄女士因左侧膝盖受伤做了手术,术后怕痛不锻炼,进出都由家人背着。没想到家人的宠爱却宠坏了她的双腿,导致双腿萎缩。5日上午,黄女士再次住院,治疗旧痛新伤。 黄女士这次住院距离上次手术时间不到两个月。两个月前她左膝盖受伤后,在市一医院顺利做了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出院时医生交代一定要尽早下地锻炼。黄女士回到了家中休养,因为很怕疼,她不愿意下地锻炼,多数时间都是卧床休息,偶尔下地都是家人背着。由于长时间缺乏运动,两个月后,她发现自己双腿肌肉都出现萎缩,这才到医院进行检查。 市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黄肖群告诉记者,黄女士因缺乏锻炼导致双腿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他们也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因缺乏术后锻炼的意识,手术做好了,功能却没有恢复。黄肖群说,术后要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运动方式介入康复锻炼,这可以保持肢体和关节的正常功能,促进身体的恢复。 详情请见8月6日《三峡晚报》A16版http://sxwb.cnhubei.com/sxwb/20140806/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睾酮偏高是什么原因
李青
回答: 睾酮偏高可能与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药物影响、内分泌肿瘤等原因有关。睾酮偏高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体毛增多、痤疮等症状,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体内睾酮水平偏高,可能与基因突变或遗传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情况通常伴随青春期发育异常或家族成员类似病史,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外源性激素摄入,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螺内酯片等抗雄激素药物调节。 2、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睾酮升高的常见原因,与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患者除睾酮偏高外,常伴有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3、肾上腺皮质增生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过多,21-羟化酶缺乏是最常见类型。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成年患者可能出现骨龄超前、声音低沉等表现。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4、药物影响 滥用雄激素制剂或含激素的保健品可能导致外源性睾酮升高,常见于健身人群使用合成类固醇。部分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也可能干扰激素代谢。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通过肝肾功能检测评估药物副作用。 5、内分泌肿瘤 肾上腺或卵巢的分泌雄激素肿瘤会异常升高睾酮,如卵巢男性化肿瘤、肾上腺腺瘤等。患者可能出现男性化体征快速进展,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睾酮偏高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乳制品和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帮助雌激素代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力量训练刺激雄激素分泌。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激素六项和超声检查,出现多毛、脱发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 李青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