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新生儿第一口奶 救急奶粉反客为主

时间:2014-08-0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每年的8月1日至7日被定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母乳喂养:制胜一球,受益一生”。令人担心的是,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不足6个月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27.8%,农村为30%,城市仅为不到16%。

  那么宜昌情况如何?记者昨日从城区多家医院了解到,尽管大家都认为母乳是最好的,但受观念、误区等因素影响,孩子的第一口奶,绝大多数家庭无奈选择了奶粉,进而影响到了纯母乳喂养人群。

  宝宝吃惯奶粉懒吸母乳

  新手妈妈花半年“纠习”

  “我是剖腹产,第一天没有奶水,给宝宝喂的第一口奶是奶粉。”当上妈妈的小英(化名)还未体会母爱的滋味,便因为女儿偏爱奶粉,不肯吸母乳而头疼。

  小英称,她的女儿刚满7个月,可孩子6个月大时才开始纯母乳喂养。原来,小英剖腹产后,第三天才慢慢有奶水,但不是很多,所以,宝宝第一口奶吃的是奶粉,她也经常因为吃不惯母乳而哇哇大哭。家人看宝宝可怜,立即转为冲奶粉。“久而久之,宝宝养成懒得吮吸母乳的习惯,吃几口后就晃动小脑袋吵闹,除非给她冲奶粉吃,她才安静。”小英说,3个月以前,喂养都是奶粉多于母乳,之后,她每天勤用吸奶器吸奶、喂奶,奶水渐渐变多,同时慢慢减少喂奶粉的量。半年之后,小英终于纠正了宝宝吃奶习惯,实现纯母乳喂养。

  纯母乳喂养知易行难

  新生儿第一口奶“过饱”

  走访宜昌市一医院产科,记者发现与小英类似的情况十分普遍。产妇初乳少、“没奶”、宝宝“吃不饱”,这些想法让产妇和家属迅速放弃母乳,选择奶粉喂养。

  记者在产科病房随机调查10位产妇,所有人都一致认同母乳喂养,但上述现实情况迫使她们改变主意,“先让孩子吃饱,再谈营养”,这句话成为多数被采访妈妈的共同心声。“我的宝宝,现在是母乳和奶粉交叉着吃,最后是否能改为纯母乳喂养,还要看宝宝光吃母乳能不能吃饱。”一位爸爸一边给刚出生几天的儿子喂奶粉,一边提出自己对母乳喂养的看法。“新生儿胃容量只有5-7毫升,也就是豌豆大小,宝宝一口奶已足够。”该院产科护士长李群芳说,在现实中,不少宝宝一出生就被迫喝下20毫升配方奶,吃得太饱,懒得再吸乳汁,影响妈妈乳汁分泌。

  “吸奶器”无法刺激乳汁分泌

  前后母乳营养成分有区别

  宜昌市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陈爱华认为,母乳所含的营养成分比较全面,能够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良好发育,提高智商,是配方奶粉和辅食绝对无法替代的。因此,刺激乳汁分泌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哺乳,市面上常见的吸奶器只能作为辅助工具。

  “孩子吮吸奶嘴时是不用力的,时间长了,吸乳头就不用力,而母乳是越吸越多,孩子吸得少,母乳分泌的量也随之减少,到后来母乳就真的不够吃了。”陈爱华建议产妇在哺乳时,应该将一侧乳房奶水喂空后,再换另一侧,因为每侧乳房都含有前后奶,其营养成分有很大区别,要确保宝宝都要吃到。

  妇产科专家提出,处于细菌或病毒急性感染期、传染病急性期或者患慢性病需长期用药的妈妈不适宜母乳喂养,遇到特殊情况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喂养。

  “一刀切”拖累母乳喂养

  剖腹产孕妇有畏难情绪

  剖腹产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造成部分产妇乳汁分泌困难,不少产妇坚持不住,最终转向奶粉喂养。

  近期,宜昌市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今年上半年27家公立医院的单病种信息,其中剖腹产4234人,顺产1827人,剖腹产人数是正常分娩者的2倍多。虽然该数据较往年有所下降,但距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5%-30%的剖腹产率还有距离。

  李群芳认为,相对于顺产产妇而言,剖腹产产妇泌乳较为困难,也更容易放弃母乳喂养。产后24小时内婴儿的吮吸是最佳催乳法,而剖腹产产妇往往因伤口疼痛错过这一最佳泌乳期,导致乳汁日后分泌困难。但这属于正常现象,不要因此放弃哺乳。

  详情请见8月5日《三峡商报》A23版http://sxsb.cn3x.com.cn:8000/sxsb/20140805/

医院动态

更多 >

女子术后“撒娇” 不锻炼两个月后双腿萎缩

37岁的黄女士因左侧膝盖受伤做了手术,术后怕痛不锻炼,进出都由家人背着。没想到家人的宠爱却宠坏了她的双腿,导致双腿萎缩。5日上午,黄女士再次住院,治疗旧痛新伤。 黄女士这次住院距离上次手术时间不到两个月。两个月前她左膝盖受伤后,在市一医院顺利做了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出院时医生交代一定要尽早下地锻炼。黄女士回到了家中休养,因为很怕疼,她不愿意下地锻炼,多数时间都是卧床休息,偶尔下地都是家人背着。由于长时间缺乏运动,两个月后,她发现自己双腿肌肉都出现萎缩,这才到医院进行检查。 市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黄肖群告诉记者,黄女士因缺乏锻炼导致双腿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他们也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因缺乏术后锻炼的意识,手术做好了,功能却没有恢复。黄肖群说,术后要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运动方式介入康复锻炼,这可以保持肢体和关节的正常功能,促进身体的恢复。 详情请见8月6日《三峡晚报》A16版http://sxwb.cnhubei.com/sxwb/20140806/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