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内分泌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金山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学术传统,集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的学科。作为区重点学科,是全区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龙头单位,在沪西南及浙北地区享有盛誉。我科建科20多年来,专科门诊人数、住院人数每年以两位数的比例增长,年门诊量超过5万人次。科室规模逐渐壮大,软硬件设施均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改善。诊治疾病的种类也由既往的糖尿病、甲状腺等常见疾病增加至性腺、垂体、肾上腺及钙磷代谢异常等少见内分泌疾病。顺应金山区的医疗需求,对风湿性疾病的诊治成为我科新的特色。

我科共有8名医生,其中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名,副高2名;博士毕业2名,硕士毕业3名。科室注重向国内外学习,两名医生曾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长期进修。科室一贯强调向病人提供规范、最佳的治疗方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垂体危象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有很高的成功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性疾病的疗效显著。在甲状腺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擅长疑难甲状腺疾病的诊治。目前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甲状腺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进展》,负责该领域的人才培养。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在国内外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特异性心肌病是怎么引起的
高云
回答: 特异性心肌病可能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代谢紊乱、感染因素、毒素或药物损伤等原因引起。特异性心肌病是一组病因相对明确的心肌疾病,通常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等症状。 1、遗传因素 部分特异性心肌病与基因突变有关,如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常由肌节蛋白基因突变导致。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心力衰竭,活动后气促是典型表现。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需针对心力衰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心脏移植。 2、免疫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引发心肌炎症反应,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纤维化。患者除原发病症状外,还可出现胸闷、心悸等心肌受累表现。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常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心肌病变严重时需加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 3、代谢紊乱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糖尿病可能通过影响心肌能量代谢导致特异性心肌病。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引起心动过速和心脏扩大,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糖尿病心肌病。治疗需纠正原发代谢异常,如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片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配合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如曲美他嗪片。 4、感染因素 病毒性心肌炎是感染性心肌病的常见类型,柯萨奇病毒等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急性期表现为发热后出现心悸、胸痛,部分患者可能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以休息为主,重症需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心律失常时可选用胺碘酮片,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猝死。 5、毒素或药物损伤 长期酒精滥用或某些化疗药物如阿霉素可能通过毒性作用导致心肌损伤。酒精性心肌病早期表现为隐匿性心功能下降,化疗药物相关心肌病多在累积剂量达到阈值后出现。治疗需立即戒酒或调整化疗方案,使用辅酶Q10胶囊等心肌营养药物,心力衰竭时按标准方案治疗。 特异性心肌病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加重心脏负荷。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以不引起明显气促为度。定期监测体重变化,短期内体重增加可能提示体液潴留。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新发胸闷、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复诊。避免吸烟饮酒等损害心肌的因素,接种流感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心力衰竭。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