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区中心医院

麻醉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麻醉科系医院重点学科,现有医师29人(临床麻醉医师23人,疼痛专职医师2人、重症监护专职医师4人),麻醉护师3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0人。医师中具有博士学历3人,硕士学历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

科室注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了以临床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测治疗为主的三个亚专业队伍框架。科室实行主治医师负责制,每一位接受麻醉或疼痛治疗的病人均有一位主治及以上级别医师负责,以保证临床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科室连续10余年未出现1例麻醉相关死亡病例。

临床麻醉方面:现有麻醉手术间10间,有4张床位的麻醉苏醒室1间。拥有德尔格麻醉机及麻醉工作站10台、德尔格呼吸机3台、 Taema呼吸机2台、无创呼吸机及便携式呼吸机各1台、Datex-omeda S/5监护仪10台、便携式超声诊断仪1台、自体血回输机1台,另外还配有光导纤维支气管镜、可视喉镜、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肌松监测、多导心电分析仪、i-STAT便携式血气分析仪、有创及无创呼吸力学与血流动力学等各种多功能监测治疗设备数十台。目前开展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以及神经阻滞麻醉等各种麻醉技术,可以满足各种临床手术需要求。科室在老年麻醉、小儿麻醉以及危重病患者麻醉及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动静脉置管以及喉罩通气技术应用为特色。2010年全年手术麻醉病例达11100余人次,其中全麻率达40%,连续五年据上海同级医院榜首。同时,科室还担任全院危重病人插管及抢救会诊、呼吸机治疗等各种医疗任务,2011年年底迁入医院新址后,16间住院部手术室、4间门诊手术室及2间急诊ICU手术室的开放,将会使科室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疼痛诊疗:科室自2002年起开设疼痛门诊,2010年门诊量近万人,目前了开展B超及C臂X光机引导下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超激光治疗腰肌劳损等慢性疼痛疾病等一系列技术,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科室在治疗癌症晚期疼痛、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带状疱疹后遗症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的临床经验。同时,科室积极开展术后镇痛、无痛胃肠镜及无痛人流技术,减轻患者痛苦, 2010年仅无痛人流开展约3000人次。迁入医院新址后,科室将开设疼痛病房,并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

重症监测治疗:重症监护室(ICU)成立于1994年。目前科室实际使用面积150平方米,核定床位8张,可开放床位至12张,治疗区全部使用空气层流净化系统。具有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及先进的中央监护系统,拥有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仪、进口呼吸机、床旁血液净化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有创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电子冰毯机、除颤仪、床边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年收治危重病人 800余人次,主要收治严重创伤、各类休克、严重感染、单器官及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以及重症胰腺炎等各类危重病人,特别是在重症颅脑损伤、重症胰腺炎、MODS、呼吸衰竭等方面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好的救治成功率。能常规开展无创/有创心功能测定、床旁纤支镜检查和治疗、经皮气管切开术、血液净化治疗等项目。先进的医疗设备、临床经验丰富和严谨求实敬业的医务人员队伍使每一位危重患者尽得到精心的救治和呵护。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梅毒红疹如何消除
聂小娟
回答: 梅毒红疹需通过规范抗梅毒治疗消除,主要治疗方法包括青霉素注射、头孢曲松钠注射、多西环素片口服、阿奇霉素片口服、红霉素肠溶片口服。梅毒红疹通常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表现为皮肤黏膜红斑、丘疹或溃疡,需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展。 1、青霉素注射 青霉素是治疗各期梅毒的首选药物,苄星青霉素注射液可通过肌肉注射给药,能有效杀灭梅毒螺旋体。早期梅毒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红疹通常在2-4周内消退。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吉海反应,表现为发热、头痛等,需在医生监护下用药。 2、头孢曲松钠注射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替代,该药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作用。适用于早期和晚期潜伏梅毒,需连续注射10-14天。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含钙制剂同时使用。 3、多西环素片口服 盐酸多西环素片适用于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非妊娠患者,通过干扰病原体蛋白质合成起效。需连续口服15-30天,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光敏反应,应避免日晒。该药对晚期梅毒合并神经症状者疗效有限。 4、阿奇霉素片口服 阿奇霉素片可作为青霉素过敏的备选方案,尤其适用于早期梅毒。但部分地区已出现梅毒螺旋体耐药株,用药前建议进行药敏试验。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需餐后服用。妊娠期患者禁用该药物。 5、红霉素肠溶片口服 红霉素肠溶片适用于妊娠期梅毒患者,需分次口服15天。该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作用,但消化道反应较明显。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新生儿出生后应接受预防性治疗。 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直至医生确认治愈,性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保持皮疹部位清洁干燥,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需加强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促进组织修复。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治疗后第1年每3个月复查血清试验,第2年每半年复查,持续2-3年以确认无复发。梅毒红疹消退后可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通常3-6个月可逐渐淡化,无须特殊处理。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