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

超声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湖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建科20多年来,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现有人员15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4人,超声科现有硕士生4名,博士1名,分为6个专业组:腹部、妇产、心血管、小器官、介入,承担全院门诊、急诊、及住院部近1400余张床位的超声检查和治疗。共分为2个区域,门诊超声、急诊超声。

科室日平均病人量约250余人次(不包括体检人数),诊断正确率达95%~98%,并开展了24小时急诊和床旁超声检查,出诊以及体检中心的体检。每年带教进修、实习生约70多人次。

超声科现有各类进口高中档彩色超声诊断仪7台,其中较高档的有:阿洛卡α10一台,菲力普IU22一台,GEV730一台,菲力普4500一台,阿洛卡3500一台,日历5500一台,百胜魅力30一台,其中包括具备当今世界上超声诊断最高端技术的ALOKA公司α10彩色超声诊断仪、GE公司V730彩色超声诊断仪和PHILIPS公司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黑白仪一台。除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外,还可完成三维超声成像、超声造影检查等最新的超声成像和诊断功能,对于病变的早期发现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我科于2006年建立了规范化的医学影像工作站,实现了超声报告的规范化和数据管理的信息化,现在已融入医院信息PACKS系统,为超声科深入开展超声诊断,治疗及科研教学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随着医院心内科、血管、神经外科及乳甲科、妇产科的不断发展,科室在先心病、外周血管疾病、小器官及的诊断上积累了较丰富的诊断经验,诊断正确率较高,受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高度评价。目前正在准备开展造影、术中监护等介入诊断、治疗。与骨科、小儿科等科室合作,正在开展肌骨检查,颅脑检查等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输卵管结合有哪些病变
曲中玉
回答: 输卵管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输卵管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病变包括输卵管黏膜破坏、管腔粘连闭塞、肉芽肿形成及干酪样坏死。输卵管结核可能导致不孕、宫外孕等并发症,需结合抗结核药物和手术治疗。 1、黏膜溃疡 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输卵管黏膜后引发局部免疫反应,形成特征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黏膜层可出现多发性小溃疡,伴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随着病情进展,溃疡面扩大并相互融合,导致纤毛细胞脱落和分泌功能丧失。这种病变会干扰受精卵运输,增加宫外孕风险。临床常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联合治疗,需全程规律用药。 2、管腔狭窄 炎症反复发作导致纤维组织增生,使输卵管管壁增厚、弹性下降。病变初期表现为输卵管壶腹部皱襞粘连,后期发展为全段管腔不规则狭窄。造影检查可见串珠样改变或僵直表现。这类结构异常会阻碍精卵结合,造成机械性不孕。对于局限性狭窄,可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尝试输卵管介入再通术。 3、干酪样坏死 结核病灶中心区发生凝固性坏死,形成黄色乳酪状物质。显微镜下可见坏死组织周围环绕朗汉斯巨细胞,伴有钙盐沉积。这种病变常见于输卵管伞端,可导致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可能出现下腹包块和长期低热症状。严重者需手术清除坏死组织,术后继续使用乙胺丁醇片等二线抗结核药物。 4、钙化灶形成 慢性期坏死组织逐渐被磷酸钙和碳酸钙取代,形成砂粒样硬结。影像学检查可见输卵管走行区点状或条索状高密度影。钙化灶虽提示病灶稳定,但可能完全阻塞管腔。这类患者自然受孕概率极低,建议考虑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上以链霉素注射剂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为主。 5、盆腔粘连 炎症渗出物使输卵管与卵巢、肠管等邻近器官形成致密粘连。急性期可见浆膜面充血水肿,慢性期发展为纤维性粘连。患者常有性交痛和排便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肠梗阻。腹腔镜松解术配合抗结核治疗可改善症状,但术后粘连复发率较高。需注意结核性腹膜炎常与输卵管结核合并存在。 输卵管结核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A/D增强免疫力。治疗期间每月监测肝功能,避免酗酒和熬夜。出现月经紊乱或异常阴道排液需及时复查。完成抗结核疗程后,建议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评估恢复情况。有生育需求者应在结核治愈后咨询生殖专科,根据输卵管损伤程度选择自然受孕或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方案。日常注意隔离消毒,防止结核菌传播。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