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一个小男孩的大贡献

一个小男孩的大贡献 他走了,却给素昧平生的患者带来了新生,带来了光明 (编辑部) 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来自耒阳的梁先生8月9日晚在儿子小华(化名)的器官捐献自愿书上签了名。3天前,儿子意外从三楼摔下受重伤入院,经过医院全力抢救,依然未能挽回7岁儿子的生命。在不幸面前,梁先生最终选择了捐献儿子的器官,希望儿子在生命最后能够救到人。 父母含悲捐献儿子器官 8月9日晚20:00,在南华附二医院,梁先生的儿子静静地躺在ICU。他是从另一家医院转院进入南华附二医院,已经连续昏迷了3天,尽管医生全力抢救,也遗憾地未能把他从生死线上拉回来。 手术室外,衡阳市红十字会的协调员耐心地为家属解释遗体捐献的意义和权益。 对于今年7岁的儿子走到生命最后关头,梁先生一家难掩悲痛之情。在亲戚的扶持下,失去儿子的母亲无力地坐在椅子上,父亲表达了捐献孩子器官的意愿。 听到小华父母愿意捐献儿子器官救人的消息,正在永州参加泌尿外科会议的南华大学校长助理、南华附二医院集团院长罗志刚教授,马上赶回医院。 罗志刚教授开始根据血型与HLA资料进行尿毒症患者筛选,一切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小组的成员们在准备器官获取需要的手术仪器设备器械与药品试剂;移植组的医生们在筛选受者(移植对象),通知相关科室进行移植前的各项人财物准备工作;血透室的工作人员到位,连夜进行移植前的加强透析;配型中的技术人员将对捐献者与可能的受者进行移植配型工作;检验科的检验技师们对捐献者的相关脏器功能进行评判性的检查;器官捐献协调员既要与家属交流,还要与器官捐献分配网络联系,不能否认,在这个阶段,器官移植协调员的工作量、工作压力是最大的。 鉴定专家随时待命。 8月9日晚上23点半左右,家属签完器官捐献自愿书。家长梁先生最后看了一眼他的孩子。 衡阳市红十字会协调员涂闻卿感动地说,对于捐献者梁先生一家,她也钦佩他们的勇气,她说:“他们的义举也是非常伟大的,儿子死后帮到别人,让生命在别人身上延续。” 捐献孩子器官是为了救他人 梁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在农村务农,家境贫困,妻子在家照顾儿子小华,他常年在广东打工谋生。今年7月21日,他还特意回家看望了儿子小华,儿子很听话,从不让父母操心,做梦都没有想到突遇上意外的不幸,在悲痛之余,梁先生毅然决定将儿子小华的器官捐献。 “我是个农民,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捐献孩子的器官,是为了帮助更多的有需要帮助的人。”梁先生说。 随后,捐献者缓缓的被推入了手术室。 在OPO小组完成了器官摘取以后,他们继续小心地充满了敬意的整修捐献者的遗体。记者注意到,孩子小华走了,走得很安详,长长的睫毛,就像是睡着了一样,大家看了以后,觉得整理以后的孩子的神态让人不忍心再去打搅他,让他好好的睡下去。 接下来,移植组的医生开始进行供肾的修整。罗志刚教授告诉记者,相对与成人而言,孩子肾脏的体积较小一些,但是,这不会影响移植。他们曾经将2岁孩子的供肾让一个成人的肾脏功能得到了成功的代偿。但是,他们必须小心保护好每一支血管。当肾脏修整完毕,已经是8月10日凌晨2点了。 两位患者成功移植获新生 由于这一次的捐献过程来得很快,受者准备居然还相对延迟了。根据术前的血型资料,他们优选了两个受者,一位在晚上连夜接受了加强血透。还有一位因为长居广东东莞,在8月9日下午6点多接到电话以后,没有赶到高铁,坐晚上11点多的快车回衡阳。 移植组的医生继续整理受者的资料,写病历、填写手术知情同意书等等。对于他们来讲这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8月10日8点,各种电话开始接踵而至,主要是针对受者的配型、网络分配等。到了11点多,所有的技术与行政程序全部完成。2位受者通过了器官分配网的分配,接进了手术室,开始麻醉。 罗志刚教授介绍,东莞的受者在8月10日早上5点多赶到了衡阳,他已经经历了数次配型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对他来讲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罗教授说,手术是一针一线细致活。由于这是一个小男孩的肾脏捐献给成年人,血管的管径不是很匹配,移植组的医生对于血管的选择,吻合方式都做了最优化的设计,以保证术后肾脏能够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流。 第一台肾移植手术在1小时20分钟以后完成,受者循环开放,吻合口一丝不漏,肾脏逐渐红润,输尿管充盈,清亮的尿液随之汨汨流出,移植成功。 2台肾移植手术在8月10日下午4点前全部完成,晚上9点半,ICU传来佳音,2位移植受者情况良好,术后尿量都在2000毫升以上。 “越来越多有爱心的市民做出了遗体捐献的选择,今年成功完成遗体捐献的人数较去年有所增长。”涂闻卿动情的说道,小华是我市今年第4例遗体捐献者,也是自2011年10月起我市启动遗体捐献试点工作以来第10名捐献遗体的爱心市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遗体捐献的行列中来,来挽救更多的生命,挽救更多的家庭。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