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我院急诊科创建于1965年,1985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中医急症先进集体”(唯一),拉开了中医院开展急症治疗的序幕。属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中医急症中心”重点建设单位,按现代化、全功能、大型综合急诊救治的标准,具有先进、完备的急救及监护设备,并于1995年通过验收。为全国最著名的中医急症临床基地,已培养博士后3人,博士11人,硕士20名,来自全国各地进修生多名,正式出版有关中医急症、中西医结合方面书著9部,在国内中医院享有很高声望。是广州市120急救中心站。

医院重视急诊建设,目前有医护人员60余人,急诊一线全部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急诊内科还专设二线,由高级技术职称的医生负责。医疗服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多年来急诊科注重医疗业务培训,按照国际、国内急救医学的专业要求,使医疗技术形成规范化、制度化,为开展全方位的急救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成熟的院前急救技术与组织、完善的生命监测与支持技术、国内领先的中西结合急救理论与技术等优势。

医疗服务包括综合抢救室、手术室、急诊门诊、临时观察及急症病区,分设内、儿、骨伤、外、妇、五官科、口腔等专业科室,有24小时开放的化验检查、CT检查、X线及心电图等,科室主要设备有:10多台多参数心电监护系统、3台多功能心电监护除颤起搏仪,3台先进呼吸机(伽利略呼吸机、西门子呼吸机、鸟牌呼吸机)等适应现代急救要求的先进设施。我科肩负着广州市120指挥中心繁重的急救任务,承担全市节假日急救值班与重大抢救任务,并注重突出中医治疗急症的特色。近年的院前出车人次、急诊门诊量及急救水平一直位居广州市120急救系统前三名。

业务范围:

心血管系统:急性心梗、心衰、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休克等

脑血管系统:脑卒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脑外伤等

呼吸系统: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气液胸、呼衰等

消化系统:消化道大出血、急腹症、肝衰竭、胆系病等

泌尿系统:结石、感染、急慢性肾衰等

血液系统:急慢性白血病并感染、急性溶血,出血性疾病等

内分泌系:甲亢危象、垂体危象、肾上腺危象、甲减等

其它病种:各种中毒、各类蛇伤、吸毒及并发症等、

骨科病种:各种外伤、颅脑损伤、复合伤、各型急诊骨科手术

外科病种:普外,腹外,胸外科急症及手术处理。

妇科病种:妇科急腹症及各种妇科急诊手术

儿科病种:儿科感染、中毒及传染性急症处理。

耳鼻喉、眼科、口腔科等常见急症与急诊手术处理。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么判断新生儿是否发烧
葛伟
回答: 新生儿发烧可通过测量体温、观察精神状态、检查皮肤温度、留意喂养情况及监测呼吸频率等方式判断。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正常腋温为36-37℃,超过37.5℃需警惕发烧。 1、测量体温 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最安全可靠,测量前需擦干腋窝汗液,保持手臂夹紧体温计5分钟。避免使用水银体温计或肛温测量,以防意外伤害。若体温反复超过37.5℃,或单次超过38℃,应及时就医。 2、观察精神状态 健康新生儿通常反应灵敏、哭声洪亮。发烧时可能出现嗜睡、烦躁或异常安静,对刺激反应减弱。若持续昏睡或剧烈哭闹难以安抚,可能提示严重感染,需立即就医。 3、检查皮肤温度 用手背触摸新生儿额头、颈背和躯干,若明显发烫伴皮肤潮红或发花,提示体温异常。但需注意环境温度影响,寒冷时可能出现手脚冰凉而躯干发热,需结合体温计测量判断。 4、留意喂养情况 发烧可能导致吸吮无力、拒奶或奶量下降超过平时三分之一。呕吐、腹泻伴随发热时需警惕脱水,观察尿量是否减少至每日少于6次,尿色是否加深。 5、监测呼吸频率 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为40-60次/分钟。发热时呼吸可能加快超过60次/分钟,或出现鼻翼煽动、呻吟等呼吸困难表现,提示可能存在肺部感染。 家长发现新生儿发热时,应避免包裹过厚,保持室温24-26℃,适当增加母乳喂养频次。禁止自行使用退热贴、酒精擦浴或服用退烧药,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必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接触新生儿前洗手,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定期对奶具消毒。若发热伴随皮疹、抽搐、前囟膨隆等症状,需急诊处理。 葛伟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