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学科建设发展历史沿革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于1989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经教育部评审,再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1986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97年开始 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997年在“211工程”建设中,纳入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管理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在 1998-2002年“九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验收“优秀”的基础上,2003-2005年进入“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阶段, 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2006年3月验收再次获得“优秀”通过。现学科带头人为冼绍祥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相关学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重点学科组建至今,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伴随 学科建设不断成长。2002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学科属下的中医内科消化学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05年6月以优良 成绩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期评估,2008年1月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验收工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学根据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的要求,充分发挥本学科人才和条件建设的优势,继承和发扬并重,以提高内科重大疑难疾病中医药 防治水平为目的。通过学科建设,对脾胃虚实证、胃癌癌前病变、胃肠功能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神经肌肉病等重大疑难疾病的辨证论治水平有了较大的 提高,在理论认识上有所创新,诊断和治疗手段有所突破,产生了一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创性成果。培养和锻炼了学术队伍,促进了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 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学科持续发展提供了高层次人才储备,提高了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和国际合作的能力,以科学研究带动中医药理论创新和临床疗效的提 高。在医、教、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保持同类学科的国内领先水平,对国内同行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扩大了在港澳台、东南亚等海外地区的影响力,为保 障人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么判断新生儿是否发烧
葛伟
回答: 新生儿发烧可通过测量体温、观察精神状态、检查皮肤温度、留意喂养情况及监测呼吸频率等方式判断。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正常腋温为36-37℃,超过37.5℃需警惕发烧。 1、测量体温 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最安全可靠,测量前需擦干腋窝汗液,保持手臂夹紧体温计5分钟。避免使用水银体温计或肛温测量,以防意外伤害。若体温反复超过37.5℃,或单次超过38℃,应及时就医。 2、观察精神状态 健康新生儿通常反应灵敏、哭声洪亮。发烧时可能出现嗜睡、烦躁或异常安静,对刺激反应减弱。若持续昏睡或剧烈哭闹难以安抚,可能提示严重感染,需立即就医。 3、检查皮肤温度 用手背触摸新生儿额头、颈背和躯干,若明显发烫伴皮肤潮红或发花,提示体温异常。但需注意环境温度影响,寒冷时可能出现手脚冰凉而躯干发热,需结合体温计测量判断。 4、留意喂养情况 发烧可能导致吸吮无力、拒奶或奶量下降超过平时三分之一。呕吐、腹泻伴随发热时需警惕脱水,观察尿量是否减少至每日少于6次,尿色是否加深。 5、监测呼吸频率 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为40-60次/分钟。发热时呼吸可能加快超过60次/分钟,或出现鼻翼煽动、呻吟等呼吸困难表现,提示可能存在肺部感染。 家长发现新生儿发热时,应避免包裹过厚,保持室温24-26℃,适当增加母乳喂养频次。禁止自行使用退热贴、酒精擦浴或服用退烧药,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必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接触新生儿前洗手,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定期对奶具消毒。若发热伴随皮疹、抽搐、前囟膨隆等症状,需急诊处理。 葛伟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