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州医院病理科历经四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形成一定规模,迄今已开展了以下业务项目:

1.常规病理检查:适用于病灶活检、内窥镜、脏器介入活检以及手术离体标本的病理诊断。

2.手术中冰冻快速病理检查,术中送检30分钟内发出报告,协助手术医生决定手术方案。

3.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病变尤其是肿瘤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协助常规病理诊断和临床诊疗。

4.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技术,对结核.麻风.幽门螺杆菌等感染及特殊病变进行定性检测。

5.彩色病理图文工作站系统:具备图文报告、远程病理会诊等10多项软件功能。

6.病理会诊及远程病理会诊。

7.肿块穿刺及细胞学检查:既对肿块进行穿刺提取标本,以及胸腹水.痰.阴道分泌物抹片等进行细胞学诊断。

8.全自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对宫颈脱落细胞进行检测,评价宫颈上皮增生情况,对宫颈癌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9.尸体解剖。开展了临床病理尸检、法医尸检等尸体解剖及病理诊断。

科室特色.专长业务介绍

病理是细胞.组织结构的改变,结合免疫学.遗传学.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临床提供明确病理诊断,提供可能的病因学证据或线索,提供有关的预后因素,除常规病理检查外,特色业务有:

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能特异性结合技术,为病理诊断更为精确地认定分化程度、组织来源,为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我科已开展四十余种相关抗体应用于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

2.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引进德国进口全自动冰冻切片机,术中送检30分钟内发出报告。对肿瘤的良恶性和病变性质初步诊断,协助手术医生明确诊断,决定手术方案。

3.全自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通过TCT技术制备的样本,不仅彻底克服了传统巴氏涂片标本不具代表性的问题,而且薄层细胞结构及细胞层次清晰,对宫颈细胞增生程度评价的准确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有效预防子宫颈癌的检查方法。

主要成绩:

全年完成常规病理检查近万例,冰冻病理检查600余例,免疫组化500余例,肿块穿刺.体液细胞学千余例,TCT近两千例,下级医院疑难病理会诊200余例,协助法医完成尸检及尸检报告10余例,全科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共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州科技进步奖一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感染科积极开展“三甲”应知应会学习交流活动

从8月到9月,在医院号召进行的“三甲”应知应会知识学习月活动中,感染科每周一到周五都积极开展“我为医院创三甲,三甲应知应会学习交流活动”。 每周一到周四,感染科医护人员下午五点开始加班学习“三甲”知识活动。学习活动由科主任徐小平主持,科副主任瞿章书讲授,全科室医生及在岗护士参加学习。在学习“三甲”相关条款后,进行抢答比赛,并相互交心谈心,讨论应知应会条款,积极讲述自己的理解,并提出对于某些相对枯燥条款法规的记忆方法。每周五,则是全体医师参加院内的“三甲”基础知识考试。 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感染科的医护人员全面掌握了十三项核心制度,对于医疗不良事件有了新的认知,对岗位职责能对号入座,基本掌握了相关针对性的紧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其处理原则,学习了解了我院建设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大家都感到获益良多,在学习中把创“三甲”的认识提升到了“创三甲,我为医院做什么的?”新的认知高度。   感染科医护人员在学习“三甲”知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细菌性痢疾怎么患上的
何洁
回答: 细菌性痢疾可能由志贺菌感染、饮食不洁、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隔离消毒、饮食调整等方式干预。 1、志贺菌感染 志贺菌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会出现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小檗碱片、诺氟沙星胶囊、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等抗菌药物,同时需隔离患者并对其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 2、饮食不洁 食用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是常见感染途径。生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饮用未经煮沸的水源都可能导致感染。发病时表现为水样便转为黏液脓血便。除药物治疗外,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接触传播 与患者密切接触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可能造成传播。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患者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接触者出现腹泻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可选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对症治疗。 4、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陷者更易感染且症状较重。这类人群可能出现持续高热、脱水等严重表现。除规范使用抗生素外,可配合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必要时需静脉补液治疗。恢复期应加强营养支持,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5、慢性疾病 患有慢性胃肠疾病者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感染后易发展为慢性痢疾。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感染风险增高。治疗需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延长抗菌疗程至10-14天,可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并配合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 预防细菌性痢疾需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彻底加热,饮用水需煮沸,饭前便后规范洗手。出现腹泻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患者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48小时,排泄物要用漂白粉消毒处理。恢复期饮食宜清淡,可适量食用米汤、蒸苹果等,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日常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何洁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