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

普外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普外科是急救中心的基础科室之一,是一个病种分工细致,集科、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拥有丰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多次在重危病人的抢救及疑难病人的诊疗方面作出贡献。普外科拥有令人瞩目的历史。自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开院初期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其间许多知名的老专家在此默默耕耘,为山城人民的健康,为健康重庆的建设默默奉献,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病患者的高度赞扬,同时也使普外科作为医院根基不断发展壮大。由此扩大出外科系列的各专业科室。并为他们的新生力量进行外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普外科现有病床床位38张,工作人员28人,其中医师12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3名(硕士研究生4名)。护理人员16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名,护士7名。

数十年来普外科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努力充实和提高自身业务,不断开展新的技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率先开展消化性溃疡病的各种迷走神经切断术和对胃癌的研究。在市内首先开展各期胃癌的规范化根治性切除术和定期随访研究。重视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属国内首批开展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的单位之一,使消化道大手术及重症胰腺炎病人的康复更为顺利。在胃癌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大肠癌的治疗深入研究,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特点,开展以规范性根治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中置入血管泵及腹腔泵和新辅助化疗,使临床治疗率及生存率明显提高,开展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大大的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存质量。

在发展消化道外科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普外科的专业。乳腺专科、微创专科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乳腺疾病和乳腺病的手术及治疗更为合理化,血管外科的诊治进一步发展至腹主动脉瘤的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

目前在重庆市普外科所属各专业委员会中,均有普外科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人员担任职务。如重庆医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大肠癌、乳腺癌专委会委员,生物治疗专委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重庆分会理事及肛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现在,以消化道外科为主的普外科,正继续重点对老年外科,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如心、肺、肾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外科围手术期的治疗以及严重感染,大手术、重症胰腺炎等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检测和治疗进行研究和探索,使普外科继续在本市处于先进行列。

咨询电话:023-63692300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神经外科举办《颅脑损伤急诊救治规范》专家讨论会

2013年4月28日受医院委托神经外科在巴南云篆山召开了《颅脑损伤急诊救治规范》(草案)专家讨论会,与会专家来自庆医科大学附属各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各医院及我院神经外科,他们是唐文渊、冯华、孙晓川、徐明辉、梁平、朱刚、刘俊、马颖、程强、朱政鸣等教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周继红主任、我院都定元副院长也参加了讨论会。 这次讨论会基于我院和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共同研究的市级重大课题“创伤急救治疗信息系统与诊疗规范研究”已基本结题,为提高创伤的救治成功率和整合数据库与临床相关研究做出了极大贡献,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其中有关颅脑损伤的急诊救治规范已经反复修改,但仍需广泛征求神经外科专家对本救治规范的宝贵意见,进一步完善规范的内容。与会专家对草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对我院积极制定创伤的规范化治疗方案给与了肯定。神经外科将认真整理专家们的意见,并对《颅脑损伤急诊救治规范》(草案)再次修改,力争拿出适合区域性医院的颅脑损伤急诊救治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为提高本地区颅脑损伤的救治水平,推广颅脑损伤适宜技术做出努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梗塞的食疗方法
邵自强
回答: 脑梗塞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脂肪摄入、补充优质蛋白、限制钠盐摄入等方式进行食疗。脑梗塞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需结合饮食干预辅助治疗。 1、调整饮食结构 脑梗塞患者应以低脂、低盐、高纤维的均衡饮食为主,每日主食可选用燕麦、糙米等全谷物替代精制米面,搭配适量红薯或玉米。蔬菜每天摄入300-500克,优先选择西蓝花、菠菜等深色蔬菜,水果每日200-350克,建议选择苹果、蓝莓等低糖品种。合理分配三餐热量,避免暴饮暴食。 2、增加膳食纤维 每日需保证25-30克膳食纤维摄入,可通过食用黑木耳、香菇等菌菇类,以及芹菜、空心菜等茎叶类蔬菜实现。豆类如鹰嘴豆、黑豆等每周可食用3-4次,每次50克左右。全谷物应占主食总量的1/3以上,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餐后血糖升高,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胆固醇吸收。 3、控制脂肪摄入 每日烹调油用量控制在25-30克,优先选用橄榄油、茶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减少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每周食用红肉不超过3次。可适量进食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鲭鱼,每周2-3次,每次100克左右,其富含的ω-3脂肪酸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4、补充优质蛋白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按1-1.2克/公斤体重计算,优先选择鸡胸肉、虾仁等低脂肉类,以及豆腐、豆浆等大豆制品。乳制品推荐脱脂牛奶或低脂酸奶,每日300毫升左右。鸡蛋每周3-4个,避免油炸烹饪方式。优质蛋白有助于维持肌肉量,促进组织修复。 5、限制钠盐摄入 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烹调时可使用柠檬汁、香草等天然调味料。注意隐藏盐分,如挂面、饼干等加工食品中的钠含量。合并高血压患者更需严格控盐,建议使用限盐勺量化,逐步适应低盐饮食。 脑梗塞患者除饮食调理外,需保持适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有氧活动,每周累计150分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若出现头晕、肢体麻木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复诊,饮食干预需与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相结合,在神经内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