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介入放射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组建于2006年3月,其前身为放射科介入室。1986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采用菲 利浦双向血管造影机开展传统血管造影的基础上引进日本岛津公司产DSA-100A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开始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和数字电影心脏冠脉造影。 1989年成立放射科介入组,从此放射科独立常规开展介入放射诊断和介入放射治疗。1997年引进当时最先进的西门子公司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Angiostar Plus并组建介入放射治疗室,设立专职介入医技护人员。2006年医院从管理与学科发展出发,将介入放射室设置为介入放射科,作为影像中心与放射科、功 能超声科、核医学科相并置的医疗科室。是广东省早期就开展介入治疗的大医院之一,在省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介入放射科位于我院影像大楼三楼,包括介入手术室和介入门诊室。根据医院“十二五”计划,现正在筹建介入放射治疗病房(区)。科室现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各一位,医学硕士二名、医学博士一名,硕士生导师一位,同时配套专职技师和护师。

介入放射科主要介入手术机器有全身通用型数字平板血管造影和心脏专用型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前者具有锥形束CT功能,在介入手术中即可行血管内插管动脉造影CT,为精确定位、指导高超选择性局部治疗与及时的疗效判断提供了技术保证。

介入放射科作为医院的公共平台科室,承担了来自全院各临床科室的心脏、头颈部、胸腹盆部和四肢等全身各部位疾病患者 的血管途径与非血管途径的介入放射学诊断与介入放射治疗,年均介入诊治病例愈千。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仁心仁术、方便为怀”的院训,坚持 “以患者为本、以患者为友”的精神,做到术前详细分析、术中准确判断精确定位、尽可能保护正常组织、最适宜程度治疗病变,并重治疗效果与医疗安全,从医院 2007年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以来年年获得医院的“医疗安全奖”。

介入放射科现开设门诊,门诊设立于医院影像楼三楼介入放射科内,星期一至星期五全天接诊,于影像楼一楼大厅挂号即可。

介入放射科现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委与卫生厅研究课题。承担广州医学院本科与专科教学,已培养多名硕士研究生。

介入放射科现任科主任陈胜利为资深主任医师,是我省早期从事介入放射的专家之一,曾长期担任我院放射科副主任、主任 和影像中心主任,在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方面都有深的造诣,受邀担任多种医学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专家,现任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影像专业副主委、广东省抗癌协会影 像介入专业常委、广东省医院协会影像专业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介入专业常委。

介入放射科电话:020-81048980,主任办公室电话:020-81048981。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合力构筑高水平的会诊平台---全院多学科会诊(MDT)在我院正式启动并逐步推行

按照今年医院工作总体部署,为进一步提高我院临床诊疗水平,加强学科间协作,使涉及多系统疾病的复杂、疑难病例得到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的诊治,在医务部的精心策划下,在6月到8月期间成功举办了4期“全院多学科会诊(MDT)病例讨论会”,建立了我院MDT平台,并在院内逐步推广。 多学科协作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最先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发起,通常是指来自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个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定期、定时、定址的会议,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诊疗模式。它是一种规范化治疗、国际领先的诊疗模式。 鉴于目前我院的全院会诊通常是临时确定会诊医生,参与会诊的医生水平和经验参差不齐,未能充分发挥专科优势,缺乏良好示范作用,导致临床水平难以持续提高等原因,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医务部以“创造良好的临床诊治交流和学习平台,培育、打造高水、高效率的临床诊治技术专家团队”为目标,通过更规范的多学科会诊组织流程,正式启动了MDT诊疗模式。 MDT起步阶段得到消化病中心的支持,在2014年6月17日、7月9日分别举办了第一期及第二期MDT,由外科系统试点,胃肠外科承办,普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消化内科、肿瘤科、中医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病理科消化学组主任组成的MDT专家组齐聚一堂,会议由医务部黄逸辉主任主持,病例讨论由普外科古维立主任主持。针对胃肠外科提供的疑难病例,MDT消化学组的各位主任共同探讨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胃肠外科、消化内科、老年消化内科全体医生参加了会议。 前两期胃肠外科MDT起到了良好示范推动作用,2014年8月12日在呼吸科赵子文主任的大力支持下,第三期呼吸系统MDT成功举办,由血液内科、风湿免疫内科、感染科、影像科、病理科等主任组成的呼吸系统学组的专家共同探讨了一例内科系统疑难病例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各专科专家分别从本专科的角度对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随后赵子文主任综合多科的诊断依据,逐一分析排除了多个常见疾病,最终推断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并总结了此类疾病诊断的整体分析思路,给旁听的专科医生们传授了宝贵的经验。 多学科会诊的开展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前几期MDT中,曹杰院长、刘朝晖副院长、江新青副院长、聂玉强副院长等分别到场参与了病例讨论和会后总结。 曹杰院长在首场MDT会后总结中强调,我院是以追求临床技术水平为根本的大型三甲医院,疾病诊治能力是医生的看家本领,提高医院整体临床诊疗水平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多学科协作会诊”(MDT)是在为患者提供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更好地整合各科专家资源,得出最优化诊治方案,最大程度地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同时,曹杰院长就MDT工作的开展及落实分别对医务部、参会专家及医务人员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贵在坚持。希望以“努力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为主旨”,将MDT做得更加扎实、有效,保持该平台的生命力,在做好“消化系统疾病”MDT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有序地开展更多学科的MDT,长期坚持下去。 二是贵在质量。希望各参会专家树立“严谨、全面、细致、创新”的理念,认真准备每次病例讨论,同时还应树立“传帮带”的理念,把先进的医疗技术、严谨的医疗态度传承下去。 三是贵在成效。希望有更多的临床医生能够参加旁听和观摩,通过聆听不同专业、不同角度的临床救治意见,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努力提升自己的临床技术水平! MDT促进了多个临床科室在疾病诊治的交流,推动了医院内部临床、检验检查辅助科室间的了解和协作。到会专家们表示,各科间的进一步理解和交流将有利于病人综合治疗的发展,必将造福更多的病患! MDT模式的推行,对于患者而言意味着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优质的就医体验,对医院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思路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专家科普

更多 >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