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简介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始建于1899年(光绪25年),是广东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经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加挂“广州消化疾病中心”牌子。医院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排名100强榜单”,并在“中国医院竞争力•省会市属医院100强榜单”位列前三。医院由院本部、南沙医院和鹤洞分院三个院区组成,坚持一院三区同品质医疗。院本部位于越秀山下,流花湖畔,东风西路主...查看完整详情

擅长领域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 韧带损伤
  • 膝关节损伤
  • 股骨头坏死
  • 关节炎
  • 骨关节炎
  • 肩周炎
  • 骨髓炎
  • 类风湿关节炎
  • 高血压
  • 骨折
  • 冠心病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环境

更多 >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合力构筑高水平的会诊平台---全院多学科会诊(MDT)在我院正式启动并逐步推行

按照今年医院工作总体部署,为进一步提高我院临床诊疗水平,加强学科间协作,使涉及多系统疾病的复杂、疑难病例得到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的诊治,在医务部的精心策划下,在6月到8月期间成功举办了4期“全院多学科会诊(MDT)病例讨论会”,建立了我院MDT平台,并在院内逐步推广。 多学科协作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最先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发起,通常是指来自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个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定期、定时、定址的会议,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诊疗模式。它是一种规范化治疗、国际领先的诊疗模式。 鉴于目前我院的全院会诊通常是临时确定会诊医生,参与会诊的医生水平和经验参差不齐,未能充分发挥专科优势,缺乏良好示范作用,导致临床水平难以持续提高等原因,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医务部以“创造良好的临床诊治交流和学习平台,培育、打造高水、高效率的临床诊治技术专家团队”为目标,通过更规范的多学科会诊组织流程,正式启动了MDT诊疗模式。 MDT起步阶段得到消化病中心的支持,在2014年6月17日、7月9日分别举办了第一期及第二期MDT,由外科系统试点,胃肠外科承办,普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消化内科、肿瘤科、中医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病理科消化学组主任组成的MDT专家组齐聚一堂,会议由医务部黄逸辉主任主持,病例讨论由普外科古维立主任主持。针对胃肠外科提供的疑难病例,MDT消化学组的各位主任共同探讨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胃肠外科、消化内科、老年消化内科全体医生参加了会议。 前两期胃肠外科MDT起到了良好示范推动作用,2014年8月12日在呼吸科赵子文主任的大力支持下,第三期呼吸系统MDT成功举办,由血液内科、风湿免疫内科、感染科、影像科、病理科等主任组成的呼吸系统学组的专家共同探讨了一例内科系统疑难病例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各专科专家分别从本专科的角度对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随后赵子文主任综合多科的诊断依据,逐一分析排除了多个常见疾病,最终推断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并总结了此类疾病诊断的整体分析思路,给旁听的专科医生们传授了宝贵的经验。 多学科会诊的开展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前几期MDT中,曹杰院长、刘朝晖副院长、江新青副院长、聂玉强副院长等分别到场参与了病例讨论和会后总结。 曹杰院长在首场MDT会后总结中强调,我院是以追求临床技术水平为根本的大型三甲医院,疾病诊治能力是医生的看家本领,提高医院整体临床诊疗水平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多学科协作会诊”(MDT)是在为患者提供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更好地整合各科专家资源,得出最优化诊治方案,最大程度地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同时,曹杰院长就MDT工作的开展及落实分别对医务部、参会专家及医务人员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贵在坚持。希望以“努力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为主旨”,将MDT做得更加扎实、有效,保持该平台的生命力,在做好“消化系统疾病”MDT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有序地开展更多学科的MDT,长期坚持下去。 二是贵在质量。希望各参会专家树立“严谨、全面、细致、创新”的理念,认真准备每次病例讨论,同时还应树立“传帮带”的理念,把先进的医疗技术、严谨的医疗态度传承下去。 三是贵在成效。希望有更多的临床医生能够参加旁听和观摩,通过聆听不同专业、不同角度的临床救治意见,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努力提升自己的临床技术水平! MDT促进了多个临床科室在疾病诊治的交流,推动了医院内部临床、检验检查辅助科室间的了解和协作。到会专家们表示,各科间的进一步理解和交流将有利于病人综合治疗的发展,必将造福更多的病患! MDT模式的推行,对于患者而言意味着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优质的就医体验,对医院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思路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大姨妈深褐色是什么情况
冷启刚
回答: 大姨妈深褐色可能是月经血氧化或排出缓慢的表现,通常与激素波动、子宫内膜脱落速度等因素有关。深褐色经血可能由黄体功能不足、宫寒、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子宫内膜炎或盆腔淤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需结合伴随症状综合判断。 1. 黄体功能不足 孕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子宫内膜提前不规则脱落,经血在宫腔滞留氧化成深褐色。可能伴随月经周期缩短或经前点滴出血,可通过地屈孕酮片、黄体酮胶囊等药物调节,同时建议检测性激素六项。 2. 宫寒体质 中医认为寒凝血瘀会使经血排出不畅,在宫内停留时间延长而颜色变深。常见手脚冰凉、痛经加重,可用艾附暖宫丸配合艾灸关元穴,日常避免生冷饮食,经期饮用红糖姜茶改善循环。 3. 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导致经血逆流淤积,表现为深褐色经血伴随进行性痛经。可通过妇科检查结合CA125检测诊断,治疗选用散结镇痛胶囊、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腹腔镜手术。 4. 慢性子宫内膜炎 炎症导致子宫内膜修复不良,脱落碎片与血液混合氧化。常见经期延长、下腹坠痛,甲硝唑片联合妇科千金片抗炎,必要时行宫腔镜检查,避免经期同房诱发感染加重。 5. 盆腔淤血综合征 静脉回流障碍使经血淤积变色,久坐后症状明显。多普勒超声可确诊,建议服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改善循环,配合凯格尔运动,避免穿紧身裤压迫盆腔血管。 持续3个月以上出现深褐色经血需排查病理性因素,建议记录月经周期、经量及伴随症状。日常保持腹部保暖,适量饮用玫瑰花茶活血化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经血逆流。若伴随严重痛经、经期延长或异常出血,应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和激素水平检测,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可通过中医调理改善体质。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