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是第三周期广州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专项,广州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医院重点 专科。始建于1953年,并由当时著名的检验医学专家汤兆熊担任主任。经过陈蕃、冯泰宝主任等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其中包括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南沙中心医院检验科和鹤洞分院检验室在内,共有64人组成的技术团队。

人才梯队合理,其中正高级技术人员7人,副高8人,博士2人,其中1人作为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修一年,取得博士后资格;1人作为访 问学者赴香港科技大学研修一年,硕士生导师4人;专业设置齐全,共有9个亚专业: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临床血液、临床常规检验、门急诊检验、 分子生物学检验、男性专科实验室和检验新技术研究室等,其中男性专科实验室中的芯片实验室分选精子技术的应用处在国内领先地位;设备先进,拥有目前世界上 最先进的生化分析仪(6台套)、最先进的化学发光仪(7台)、血细胞分析仪(5台套)、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3台套)和最先进的PCR仪(2台)法国西 比亚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2台)等先进的设备,总价值近4000万元;场地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在建新场地达2700平方米);开设的检验项目有 500多项,年产值近亿元人民币,人均创收和创纯利位居医院首位。

在检验质量管理方面,设有质量管理小组,由行政副主任担任质量管理员,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标准的检验项目操作规程;每个项目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包括室内质控与室间质量评价,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检验科参加的室间质评有:广东省以及卫生部的的生化、免疫、微生物、临床血液、临床体液等 项目的室间质评,并在参加国家卫生部、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中屡次评优。与临床各科室、护理部和配送部等部门沟通协作良好。

科研势力较强,近5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及其它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立项4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发表SCI 论文11篇。学术地位方面,广东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常委1人、广东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青年委员1人、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副主委1 人、常委1人、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1人、广州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科学会副主委1人。近年来,每年在广州组织和举办专业学术会议2~3次 (最多参会人数达370多人)、学习班1个、并且承接了全国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微纳生物化学学术交流会”;创办一年一度的“穗湘两地检验学术交流会”, 在学术方面引领着广州市医学会临床检验分科学会35个会员单位共同发展。

近5年来,检验科在教学方面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招收和毕业硕士研究生15名;每年负责来自国内不同本科大专医学院校学生的实习教学工作,共接收和培养实习生100余人,在每年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活动中,有多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获得以上学校的高度评评价。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合力构筑高水平的会诊平台---全院多学科会诊(MDT)在我院正式启动并逐步推行

按照今年医院工作总体部署,为进一步提高我院临床诊疗水平,加强学科间协作,使涉及多系统疾病的复杂、疑难病例得到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的诊治,在医务部的精心策划下,在6月到8月期间成功举办了4期“全院多学科会诊(MDT)病例讨论会”,建立了我院MDT平台,并在院内逐步推广。 多学科协作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最先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发起,通常是指来自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个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定期、定时、定址的会议,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诊疗模式。它是一种规范化治疗、国际领先的诊疗模式。 鉴于目前我院的全院会诊通常是临时确定会诊医生,参与会诊的医生水平和经验参差不齐,未能充分发挥专科优势,缺乏良好示范作用,导致临床水平难以持续提高等原因,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医务部以“创造良好的临床诊治交流和学习平台,培育、打造高水、高效率的临床诊治技术专家团队”为目标,通过更规范的多学科会诊组织流程,正式启动了MDT诊疗模式。 MDT起步阶段得到消化病中心的支持,在2014年6月17日、7月9日分别举办了第一期及第二期MDT,由外科系统试点,胃肠外科承办,普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消化内科、肿瘤科、中医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病理科消化学组主任组成的MDT专家组齐聚一堂,会议由医务部黄逸辉主任主持,病例讨论由普外科古维立主任主持。针对胃肠外科提供的疑难病例,MDT消化学组的各位主任共同探讨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胃肠外科、消化内科、老年消化内科全体医生参加了会议。 前两期胃肠外科MDT起到了良好示范推动作用,2014年8月12日在呼吸科赵子文主任的大力支持下,第三期呼吸系统MDT成功举办,由血液内科、风湿免疫内科、感染科、影像科、病理科等主任组成的呼吸系统学组的专家共同探讨了一例内科系统疑难病例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各专科专家分别从本专科的角度对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随后赵子文主任综合多科的诊断依据,逐一分析排除了多个常见疾病,最终推断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并总结了此类疾病诊断的整体分析思路,给旁听的专科医生们传授了宝贵的经验。 多学科会诊的开展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前几期MDT中,曹杰院长、刘朝晖副院长、江新青副院长、聂玉强副院长等分别到场参与了病例讨论和会后总结。 曹杰院长在首场MDT会后总结中强调,我院是以追求临床技术水平为根本的大型三甲医院,疾病诊治能力是医生的看家本领,提高医院整体临床诊疗水平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多学科协作会诊”(MDT)是在为患者提供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更好地整合各科专家资源,得出最优化诊治方案,最大程度地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同时,曹杰院长就MDT工作的开展及落实分别对医务部、参会专家及医务人员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贵在坚持。希望以“努力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为主旨”,将MDT做得更加扎实、有效,保持该平台的生命力,在做好“消化系统疾病”MDT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有序地开展更多学科的MDT,长期坚持下去。 二是贵在质量。希望各参会专家树立“严谨、全面、细致、创新”的理念,认真准备每次病例讨论,同时还应树立“传帮带”的理念,把先进的医疗技术、严谨的医疗态度传承下去。 三是贵在成效。希望有更多的临床医生能够参加旁听和观摩,通过聆听不同专业、不同角度的临床救治意见,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努力提升自己的临床技术水平! MDT促进了多个临床科室在疾病诊治的交流,推动了医院内部临床、检验检查辅助科室间的了解和协作。到会专家们表示,各科间的进一步理解和交流将有利于病人综合治疗的发展,必将造福更多的病患! MDT模式的推行,对于患者而言意味着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优质的就医体验,对医院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思路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