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肾移植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肾移植科是国内较早、西北地区最先开展肾移植的单位和目前国内最大的移植中心之一。1979年1月开展肾移植,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至2010年12月共行肾移植3102例次,每年肾移植150例次以上,1、5、10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8.3%/96.2%、88.6/81.6和75.7/71.3,最长健康存活者已达30年。先后帮助和指导国内西北、华北、中原、山东等地区18家医院开展了肾脏及肝脏、心脏、肺脏和小肠移植。移植规模和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成为西北地区的肾移植中心。
  肾移植科设置移植床位48张,专业医师11名(博士学位10人)、专职研究员1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2名,合作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4名,博士11名,硕士1名。设有肾移植专业实验室。肾移植科为全国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已培养肾移植硕士研究生毕业55名,在读6名,博士生毕业26名,在读5名。为国内其他移植中心培养技术骨干200余人。
  肾移植科自1998年8月开始实施亲属活体肾移植,至2011年7月共施行271例。活体移植规模和水平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发达国家的比例。2000年、2002年分别成功开展了西北地区首例胰肾联合移植和首例肝肾联合移植,填补了西北地区多器官联合移植的空白。在组织配型、高危及特殊患者的肾移植(传染性肝炎、老年、小儿、多囊肾)、免疫抑制治疗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移植免疫状态监测和排斥反应预警、移植后感染防治、移植后随访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处于国内领先,在全国130余家移植中心推广应用。多项创新性成果被编入国家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
  肾移植科在国内外发表肾移植专业学术论文354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37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6项,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科研基金18项。主编及参编专著11部。近10年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交流论文356篇,连续6年论文数量排名全国第一,大会发言98人次。
  肾移植科内现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和陕西省“科技新星”。主持陕西省器官移植学会的工作。1997年、2009年两次承办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1999年起每年定期召开一次陕西省肾脏移植与血液净化研讨会,2001年主办首届西北地区器官移植学术会议,2004年主办西北地区及晋豫蒙八省器官移植学术会议,这些学术会议的召开,为从事器官移植和血液净化的专家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2003年10月成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美国ONELAMBDA公司TERISAKI(中国西北地区)器官移植组织配型技术培训中心。1999年经卫生厅批准,成立“陕西省肾脏移植中心”(现为陕西省器官移植质量控制中心),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陕西省的肾脏移植工作。2000年起每年定期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项目(CME)?肾脏移植。1997年和1999、2001年肾移植科连续3次被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命名为“青年文明号”(已终身享有此荣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学术会议暨第四届陕西省内镜洗消与内镜新技术进展论坛顺利召开

8月22日至24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我院承办,陕西省消化内镜学分会协办的第六届全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学术会议暨第四届陕西省内镜洗消与内镜新技术进展论坛在古城西安吉源国际酒店隆重召开并圆满结束。 大会由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我院消化内科主任和水祥教授主持。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医学部党工委书记、我院党委书记耿剑平研究员代表医院致欢迎词,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西京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郭学刚教授,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学组组长、黑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任旭教授,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消化内镜学会培训中心主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分别代表学会、学组发表致辞,祝贺本次大会顺利召开,指出会议主旨和意义。 此次会议分洗消专场和内镜诊疗新技术进展报告与现场演示两个专题。会议期间,大会主席李兆申教授,大会副主席姜泊、令狐恩强、杨爱明教授,大会执行主席任旭、郭学刚、和水祥教授及来自日本的傅光?教授等近百名国内、外一流的消化内镜及其相关领域的特邀专家,通过专题演讲、操作演示、现场互动、病例讨论等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国内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和内镜下诊疗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自国内十八个省市、550多名由医师、护士、技师等组成的从事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技术、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消化内镜中心管理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这一盛会。 此次论坛同时举行了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学组工作年会,并与大会代表就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关键环节、人员管理与防护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内镜操作现场直播部分,专家们就消化道早期癌内镜诊断新技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相关技术、超声内镜(EUS)及相关技术、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胃壁全层切开术(EFR)等进行了现场操作、演示与讲解。与会学者与内镜操作专家进行了积极互动,对内镜治疗适应症的选择、术式、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内镜下操作技巧、操作要领及术后并发症与长期效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个个精湛的内镜操作演示与专家的精彩点评让与会者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此论坛充分展示了我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及内镜诊疗新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为广大内镜操作人员和内镜洗消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体验的学术平台,使大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推动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消化内镜事业的不断前进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也充分展示了我院消化内科历史传承、学科发展的优势和最新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技术水平,鞭策我们学科建设与精良医疗技术更上一层楼。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空腹血糖高了怎么控制
赵蕾
回答: 空腹血糖升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监测血糖、药物治疗等方式控制。空腹血糖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高糖食物的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豆类等,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的三餐,每餐适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热量。 2、增加运动 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可以增加肌肉量,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 3、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是空腹血糖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健康饮食和运动减轻体重,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水平。体重减轻5%-10%即可对血糖控制产生积极影响。避免快速减肥,采取渐进式的方式,保持长期稳定的体重管理。 4、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空腹血糖,了解血糖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治疗方案。记录血糖数据,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除了空腹血糖,还应关注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全面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5、药物治疗 对于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应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和副作用。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控制空腹血糖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规律运动、保持健康体重等。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异常。如有持续高血糖或伴随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管理方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也有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 赵蕾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