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重症监护病房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重症监护病房(ICU)成立于1992年,设有6张监护病床,配有日本光电中心监护仪、7000K、8301床旁心电监护仪、美国纽邦100型、150型、200型呼吸机等先进的各类大型急救、监护设备10余台,为抢救、监护各种危重病人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2008年投资500多万元对原有的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了彻底改造,于2010年3月18日成立了重症医学科,现在的重症医学科拥有12张床位,在规模、设备、专业技术水平已跻身于省内领先水平。
  现有医护人员30人(医疗组6人,护理组20人,护理员4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高年资主治医师4名,主管护师3人,护师6人,护士11人,护工4人。我科有多名医护人员赴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天津武警总院、宁夏医科大附属医院等进修学习,每年进行科研及论文交流。为保持与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抓机遇,积极面对挑战,扩大发展空间,努力为中国的危重病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科室现有Drager中央心电监护仪1台,Drager床旁心电监护仪12台,Drager呼吸机2台、美国纽邦100型、200型呼吸机2台,床旁持续血液超滤机1台,日本光电六导、十二导心电图机各1台,雅思801排痰机1台,高压电离空气消毒机5台,动脉血气分析仪1台,冰毯、冰帽各2台,除颤仪1台,床单元消毒机2台,微量注射泵15台,微量输液泵2台,营养泵1台,血氧饱和度检测仪1台,价值500多万元,整个病区装有空调设施,每张病床设有集中供气和吸引的治疗吊桥和视频监视系统,为抢救、监护危重病人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开展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持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纤维支气管镜等技术。年收住病人500多人次,其中各种创伤、多发伤病人100多人次,各种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病人360多人次,各种中毒病人20多人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市卫生计生委召开全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情况汇报会

4月23日,白银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召开全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情况汇报会议,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马俊明,市财政局副局长周琪璋、调研员王臣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相关科室负责人,2012、2013年重点学科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医院管理专家共计2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2012年确定的8个市重点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10个2013年市重点学科带头人汇报了建设计划。会上还印发讨论了《白银市医学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市财政局副局长周琪璋听取汇报后指出 ,开展重点学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又一项具体体现,通过重点学科建设来填补全市医疗空白,学科建设一定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提高学科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明确表示在今后将加大对全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推动医学重点学科取得新进展,更好的为全市老百姓服务。 市卫生计生委马主任总结了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开展重点学科建设是医疗卫生系统实践群众路线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深化医改的必然要求。重点学科要根据疾病谱反馈的信息主要研究和解决严重威胁我市居民健康的重大技术问题,特别是覆盖面较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疾病的预防、诊疗、康复、健康管理等问题,不断提高市内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开展重点学科建设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从人才队伍建设、设备更新、新业务开展等方面全面打造,在人才培养、新技术应用方面重点突破,将我市重点学科打造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在全国出色的精品医疗学科。要持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对建设满达到要求的要挂牌命名,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取消。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