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临床心理科是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一个特色科室,共开设床位50张,全为标准开放病房,有单间病房,两人间病房及三人间病房,森田治疗病房。病房内设置齐全,每间病房内均有洗漱间、电话、闭路电视及网络电缆系统,在全疆都算得上第一流。目前已成为新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心、新疆精神卫生中心的临床教学实践的重要基地。主要治疗以下疾病:各类型抑郁症、焦虑症(广泛性焦虑及惊恐发作等)、恐怖症(社交恐惧、场所恐惧、单纯恐惧)、强迫症(强迫性思维、强迫性行为动作)、躯体形式障碍(包括疑病症、持续性慢性疼痛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官能症、胃肠官能症等)、神经衰弱、癔症:转化性障碍、分离性障碍等、各种应激障碍、适应障碍、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顽固性失眠、儿童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不明原因的持续疼痛障碍、更年期综合征、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临床心理科有医生7人,均为大学本科毕业,经过心理专业培训,各有所长。科主任吕淑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临床心理及精神疾病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18年,曾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系统研究心理治疗1年,先后共发表过有关精神、心理研究学术论文约20篇,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心理丰富的心理治疗临床经验。陈晓英主治医师,接受连续四年的“中德心理治疗班”精神分析治疗培训,临床经验丰富,对病人有耐心、深受病人的欢迎。并有一支心理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中高级护理人员占30%。患者是医疗护理工作的中心,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做好各项服务是我们的天职。和蔼的态度,精湛的技术,整洁的仪表,得体的言行,有助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我们的努力,将为您解除心理及生理上的痛苦。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加强引导 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积极作用

2014年7月17日,乌市第四人民医院组织第一离退休党支部全体党员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培训。 组织好离退休党员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培训,是我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落实中央关于老干部工作“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要求的一项举措。按照中央和市委统一部署,切实加强对离退休党员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离退休党员受到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使他们的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得到增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我院通过开展活动,积极组织离退休党员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始终用为民务实清廉来要求自己,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院党委书记张艳萍同志在活动中一是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明确活动要求,并发放学习资料;二是要求离退休党支部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和解决“四风”问题,开展学习讨论交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宗旨服务意识;三是希望离退休老党员多给院党委及班子成员提出意见和建议,查找不足,为我院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打好坚实的基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抑郁症怎样治疗怎样治疗比较好
杨乐金
回答: 抑郁症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社会支持等方式治疗。抑郁症通常由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异常、心理社会因素、人格特征、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是抑郁症心理治疗的核心方法,通过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帮助患者重建积极认知。人际关系治疗聚焦于改善社交功能,适用于因人际冲突诱发的抑郁。心理动力学治疗则探索潜意识冲突对情绪的影响。团体治疗能提供同伴支持,减轻病耻感。家庭治疗适用于存在家庭系统问题的患者,需家属共同参与。 2、药物治疗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是首选抗抑郁药,起效需2-4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对伴躯体疼痛者效果显著。米氮平片适用于失眠严重的抑郁患者。用药期间须定期复诊评估疗效,避免突然停药引发戒断反应。药物需配合血药浓度监测,防止肝肾代谢异常。 3、物理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磁场调节前额叶皮层神经活动,对药物抵抗型抑郁有效。改良电抽搐治疗适用于严重自杀倾向或木僵状态患者,需麻醉下进行。光照疗法可改善季节性抑郁的昼夜节律紊乱。迷走神经刺激术需植入脉冲发生器,用于难治性抑郁症。这些治疗需在精神科医师评估后实施,部分存在头痛等短期副作用。 4、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泌,每周建议150分钟。地中海饮食模式富含ω-3脂肪酸,有助于神经炎症调控。保持7-8小时睡眠可稳定情绪,睡眠剥夺会加重抑郁。正念冥想训练能降低杏仁核过度激活,每日练习20分钟。戒烟限酒很重要,尼古丁和酒精会干扰抗抑郁药代谢。 5、社会支持 加入抑郁症患者互助组织可减少孤独感,分享康复经验。用人单位应提供弹性工作安排,避免职场歧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团队可定期家访,监测病情变化。家属需学习非批判性沟通技巧,避免说教式鼓励。政府层面应加强抑郁症科普,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降低治疗经济负担。 抑郁症治疗需多维度持续干预,急性期以药物控制症状为主,巩固期配合心理治疗预防复发。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每日记录情绪变化,避免重大生活决策。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病情波动,需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方案。注意识别自杀风险信号如安排后事、突然情绪平静等,危急时应立即联系精神科急诊。长期管理需培养兴趣爱好,重建社会连接,逐步恢复社会功能。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理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