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

医院类型:精神病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始建于1938年,具有70多年历史,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和奋斗拼搏,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为一体的下辖乌鲁木齐康复医院和乌鲁木齐睡眠研究中心两个分院的西北地区最大的精神病三级专科医院,今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也是西北地区同类型医院唯一通过认证的。是自治区、兵团、乌鲁木齐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是新疆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同时还肩负着多所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教学、培训、实习任务。是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获得者。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占地面积38000多平方米,绿化面达45%以上,是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花园式医院。开设有病床800张,具有数十名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型一流人才。依据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方向,设有急诊科、门诊部、精神科、心理咨询、司法鉴定科、老年科、康复科、睡眠研究中心、临床心理科、内、外、妇、儿科,中医科、皮肤科、口腔科、戒酒科、戒烟科、网瘾戒治科、综合科、手术室、医技科(心电、脑电、超声诊断等)药械科、检验科、影像中心、TTM体检中心,现有13个住院病区,实有病床600张。全院有较完备的先进医疗检查设备:螺旋CT、DR、经颅多普勒、脑电生理工作站、脑功能分析仪、心脏彩超、多导睡眠分析系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多功能麻醉机、高压电位治疗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临床心理测评及实验检验设备等专项检查设备。医疗设备在全国同级专科医院中属一流水平。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分院(睡眠研究治疗中心)地处人民广场闹市区,医、药、护、技齐全,综合门诊、住院部齐备,是医院在市中心发展的桥头堡。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注重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主办过全国性学术会议,国家院士、卫生部前副部长均曾来院讲学;也曾与多批内宾和外宾及台湾客人座谈交流。曾选派多位医师分别参加了巴西、日本、德国、香港等地举行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同时还选派学科带头人赴日本、新加坡等地进修深造,提高了医师的专业素质和医院学术水平。医院的多项科研成果,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白细胞基因差异表达的基因芯片研究》、《WOS办公系统》、《特大爆炸事件幸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等,分别荣获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填补了自治区的该研究领域的空白。出版的多部专业及科普书籍,发表的数百篇论文,展示了医院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医院获得国家卫生部、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卫生局等部门授予的几十项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王秀琼同志获“五一”劳动奖章,多名医生和护士荣获十佳医生、乌市南丁格尔奖等荣誉称号,涌现一批先进人物和典型模范。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加强引导 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积极作用

2014年7月17日,乌市第四人民医院组织第一离退休党支部全体党员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培训。 组织好离退休党员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培训,是我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落实中央关于老干部工作“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要求的一项举措。按照中央和市委统一部署,切实加强对离退休党员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离退休党员受到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使他们的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得到增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我院通过开展活动,积极组织离退休党员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始终用为民务实清廉来要求自己,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院党委书记张艳萍同志在活动中一是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明确活动要求,并发放学习资料;二是要求离退休党支部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和解决“四风”问题,开展学习讨论交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宗旨服务意识;三是希望离退休老党员多给院党委及班子成员提出意见和建议,查找不足,为我院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打好坚实的基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轻度抑郁症如何调理
杨乐金
回答: 轻度抑郁症可通过心理调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社交支持和饮食调整等方式调理。轻度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压力、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 1、心理调节 心理调节是改善轻度抑郁症的重要方式,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并纠正负面思维模式。正念冥想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建议每天进行10-15分钟呼吸练习。写情绪日记能帮助患者梳理内心感受,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指导。心理调节需要长期坚持,避免因短期效果不明显而放弃。 2、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作息能稳定生物钟,建议每天固定时间起床和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午睡超过30分钟,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建立睡前放松程序如温水泡脚、听轻音乐。睡眠环境应保持黑暗、安静和适宜温度。长期作息紊乱会加重抑郁症状,需逐步调整至健康模式。 3、适度运动 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每次持续30-45分钟。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改善情绪状态。瑜伽和太极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放松身心。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团体运动可同时获得社交支持,双重改善抑郁症状。 4、社交支持 主动与亲友保持联系,每周至少参与1-2次社交活动。加入兴趣小组或志愿者团体能获得归属感。避免长期独处,但也不强迫自己进行高强度社交。向信任的人倾诉感受,接受他人关心和帮助。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显著缓解抑郁情绪,降低孤独感。 5、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核桃,适量补充维生素D。全谷物、绿叶蔬菜和浆果有助于神经健康。减少精制糖和加工食品摄入,避免酒精和咖啡因。规律三餐,避免暴饮暴食或节食。均衡饮食能为大脑提供必要营养,辅助情绪调节。 轻度抑郁症患者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保证充足日照时间,培养至少1项兴趣爱好作为情绪出口。避免过度自我批评,学会接纳不完美。记录每天的小进步,增强自我效能感。如症状持续超过2周无改善或加重,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调理过程中可定期进行抑郁量表自评,客观评估状态变化。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理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