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医院

急诊科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急诊科为广大患者提供24小时急诊医疗服务。同时我院是广州市120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的网络医院,急诊科也担负着开发区、萝岗区区域内各种院前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现场救护任务,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为患者提供绿色生命通道。

多年来,在医院领导支持下,科室注重医疗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按照国内急救医学专业要求,使科室急救医疗技术形成规范化,制度化。

急诊科拥有一支固定编制的急诊专科医师技术队伍,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高年资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2人。全科医护人员爱科如家,医护人员关系融洽,学习气氛高涨,工作积极配合,有奉献精神。在历年广州市120组织对全市网络医院年度考核中,连续多次取得A级好成绩。

急诊科医护人员医技娴熟,爱岗敬业,能够快速完成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和诊断。多次出色完成各类突发医疗应急事件,如:大型车祸、工伤意外、集体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等的应急抢救。每年成功抢救多例危重患者,为广州开发区、萝岗区人民健康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急诊科就医环境良好,科内功能分区合理,拥有500多平方米急诊区域,设有接诊大厅、各专科诊室、抢救室、急救手术室、急诊病房、观察病区、成人输液室、小儿输液室。中央大厅设置有广州市120呼救平台系统,装配有3台抢救设备齐全的德国奔驰救护车,随时待发去抢救有需要的每一名患者。抢救室面积有60余平方米,配备的抢救器械齐全,如呼吸机、多功能监护系统、多功能除颤器、电动洗胃机、心电图机等等,可对各种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各专科诊室实现了单人单间就诊室,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和保密的就医环境,开设有12张床位的观察病房,在急诊就可以享受住院病人相同的住院环境,同时配有输液观察区,24小时提供卫生服务和饮用水,可为患者就餐提供帮助,使患者在就医时能得到较好的身心休息。

急诊科在做好医疗急救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医疗及健康咨询。咨询及急救联系电话020—82215583;020-82087088-60100。

科室专家介绍

郑杨新 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 科室主任

1991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医学系,获得学士学位。曾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及中山医一院普通外科进修学习1年。擅长普通外科常见病的诊治,各种创伤病人的诊治,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具有丰富经验,较高水平。

主持参与市级科研课题2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参与撰写论著1本,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

本人现任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广州东部医学论坛急诊专业副主任委员,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医学会理事。

潘宏国 呼吸内科主治医师2005年毕业于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曾到广州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进修学习,擅长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急诊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谢世惠 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2005年毕业于赣南医学院;2006-2007年师从于刘秀文教授(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创始人)学习急危重症诊治技术。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及急危重症抢救治疗。参与省级科研课题1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分泌性中耳炎该如何预防
李延忠
回答: 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病原体感染、调节气压平衡、增强免疫力、及时治疗上呼吸道疾病等方式预防。该病多因咽鼓管功能障碍、病原体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 1、保持鼻腔通畅 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堆积,降低咽鼓管阻塞风险。感冒或鼻炎发作时可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等减充血剂缓解鼻塞,但需遵医嘱控制使用周期。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病原体逆行感染。 2、避免病原体感染 流感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儿童群体需按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降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引发的继发性中耳炎概率。哺乳期婴儿宜采用半竖立位喂奶,防止乳汁反流至咽鼓管。 3、调节气压平衡 乘坐飞机或潜水时可通过咀嚼口香糖、做吞咽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急性鼻窦炎期间避免高空飞行或深潜,必要时使用伪麻黄碱片等药物帮助维持中耳压力平衡。游泳时佩戴专业耳塞,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引发炎症扩散。 4、增强免疫力 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长期熬夜或压力过大会降低黏膜防御功能,建议保持7-8小时睡眠并适当进行正念减压训练。 5、治疗上呼吸道疾病 过敏性鼻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炎症,慢性鼻窦炎需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腺样体肥大儿童若出现夜间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需评估是否需行腺样体切除术以解除咽鼓管压迫。 日常需避免频繁掏耳损伤鼓膜,洗澡后及时擦干耳廓积水。出现持续耳闷、耳鸣或听力减退超过两周时,应进行声导抗测试和耳内镜检查。哺乳期母亲需注意喂养姿势,学龄前儿童建议每半年接受一次耳科保健筛查。急性期可局部热敷促进积液吸收,但禁止自行穿刺鼓室或使用偏方滴耳。 李延忠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