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病理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病理科自1961年建立以来,经过几代病理人的努力,先后开展了活体组织检查(包括手术切除标本、局部切除标本、内窥镜活检和各种穿刺活检标本)、脱落细胞学检查、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快速石蜡切片检查、免疫荧光检查、尸体剖检、组织化学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多个项目。多年来,一直承担着自治区及周边地区的重要病理学检查任务;承担着全区科研及教学的重要任务及全区疑难病理会诊任务。目前,科室占地面积约500平米,拥有先进的设备,技术实力雄厚,处于自治区领先水平。现有职工15人,诊断医师10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2人,硕士6人),技术人员5人。年检查17000余人次。

病理学诊断主要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依据。开展的活体组织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及快速石蜡切片检查,为临床对疾病作出诊断和进行疗效判断提供有力依据(如性质不明的肿瘤等疾患,准确而及时的诊断,对治疗和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是一项特殊的临床病理急会诊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般30分钟)做出病理诊断,正确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手术方案;免疫荧光检查、组织化学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项目是病理科辅助检查手段,娴熟的运用以上技术使病理诊断更客观、更准确、更权威。其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对临床分期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有助于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从最初的几种抗体到现在的一百多种,已有一定的规模。

我科能独立和协作临床科室完成科研立项及研究生代培工作,曾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等多项;每年承担着实习生及进修生带教任务,为社会及兄弟医院培养病理人才。

目前,在院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发挥优势,正筹备开展“自治区肿瘤会诊中心”,帮助基层医院疑难病理得到及时诊断;开展原位杂交、PCR等分子病理学新项目,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主要设备有:LEICACM1900、LEICACM1950冰冻切片机,LEICARM2135、LEICARM2235石蜡切片机,LEICAACP300S自动脱水机,LEICAEG1150C包埋冷冻机,LEICAEG1150H包埋(石蜡)机,生物组织摊烤片机,SKG-02.500.电热恒温干燥箱,GHP9808隔水式恒温培养箱,OLPMPUS免疫荧光显微镜,OLPMPUSBX51彩色摄像机,OLPMPUSCX41双目显微镜,OLPMPUSCX30双目显微镜等。

开展项目

1.活体组织检查(包括手术切除标本、局部切除标本、内窥镜活检和各种穿刺活检标本)

2.脱落细胞学检查(包括胸腹水、宫颈刮片及各种分泌物涂片等)

3.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4.快速石蜡切片检查

5.免疫荧光检查

6.组织化学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7.尸体解剖检查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骨关节科完成自治区首例单髁膝关节置换术

近日,我院关节科完成自治区首例单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患者因右膝关节疼痛十年来我院就诊。经吕龙、李华主任医师会诊,决定为患者实施“右膝单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2014年9月2日在北京友谊医院郭万首教授的指导下。手术在吕龙、李华、王长海主任医师医疗团队和麻醉二科的配合下顺利完成。现患者效果显著,右膝功能恢复好。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十分满意。 单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 是指仅对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单间室进行表面置换,其主要目的是替代膝关节胫骨及股骨受破坏的软骨表面。该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经对患者的30多年的长期随访与全膝关节置换相比,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随着单髁手术技术的的不断完善,尤其是牛津膝(OXFORD)活动半月板型单髁技术的出现,使单髁置换临床疗效大大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其中。 与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相比, UKA手术具有微创切口小、失血少、书中不用输血、手术时间短(30分钟左右)等优点,患者术后疼痛轻,1-2天可下地活动。住院时间院短、术后功能好、住院费用低。 单髁置换术UKA手术适应症选择严格,不切除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等结构,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者的膝关节本体感觉和膝关节功能。因此,该手术要求术者具有相当数量的膝关节置换的手术经验和手术技巧,且需经过专科培训后才能完成的高难度手术。该技术在我国引进开展仅5-6年时间,目前仅在我国发达地区少数医院开展,且被为数不多医生所掌握。 单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我院的开展,更进一步确定了我院骨关节科在自治区骨科领域的领先地位。 (供稿:骨关节科 王长海)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高血压持续不降的原因
高云
回答: 高血压持续不降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药物依从性差、继发性高血压未确诊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有关。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需及时排查原因并调整治疗方案。 1、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家族聚集性,若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病史,子女患病概率显著升高。这类患者可能存在钠敏感性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等遗传缺陷,导致血管持续收缩。建议通过基因检测明确风险,日常需严格限盐并定期监测血压。 2、不良生活习惯 高钠饮食、酗酒、吸烟及缺乏运动均可导致血压难以控制。每日钠摄入量超过5克会加重水钠潴留,酒精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尼古丁则引起血管痉挛。需逐步将食盐量降至3-5克/日,戒断烟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用药不规范 漏服降压药或自行调整剂量是常见原因。部分患者因担心药物副作用间断服用钙拮抗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或擅自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需使用分装药盒提醒服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评估药物安全性。 4、继发性高血压 约10%难治性高血压由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引发。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肾素活性异常升高,嗜铬细胞瘤则表现为阵发性血压骤升。需通过肾上腺CT、肾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必要时行介入或腹腔镜手术。 5、合并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会加重血管损伤。胰岛素抵抗可激活交感神经,尿酸结晶沉积会引发血管炎症反应。建议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与非布司他片,同时控制血糖与尿酸水平,血压目标值应低于130/80mmHg。 高血压患者需每日早晚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选择低脂高纤维饮食如燕麦、西蓝花等,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若调整生活方式后血压仍高于140/90mmHg持续1周,或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引发脑出血、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