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内分泌科是赤峰市成立最早的内分泌专科。临床技术力量雄厚,综合实力强。全科现共有医护人员17人。其中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人,主治医师2人,硕士研究生2人,糖尿病健康教育专职护士1名。实际开放床位35张。一直致力于全面开展内分泌方面的常规和特殊检查,具有完善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对临床各类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垂体及性腺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垂体危象、甲亢危象、低血糖昏迷、肾上腺危象等危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抢救成功率98%以上。在糖尿病的教育、强化治疗及并发症综合预防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全市较早的开展了胰岛素泵的治疗技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更快、更好的控制。内分泌科还设有内分泌、糖尿病专科咨询门诊和糖尿病教育及运动中心,定期开设糖尿病教育讲座,使糖尿病患者在预防、保健、治疗各方面得到全面指导。
  内分泌科开展的专科检测及检查项目: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总甲状腺素(TT4)、游离T3(FT3)和游离T4(FT4)、促甲状腺(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MA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F),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尿微量白蛋白(U-A1b)、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C-肽(C-P)、绒毛膜促性腺素(Hcg),四肢多普勒检查。
  内分泌疾病诊治范围:垂体瘤、肢端肥大症、高泌乳素血症(或闭经泌乳综合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柯兴氏综合症,嗜铬细胞瘤、阿迪森氏病、胰岛细胞瘤、低血糖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包括: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肾病、脑血管疾病、胃肠功能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各种神经病变等;更年期综合症、肥胖症、骨质疏松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非酮症酸高渗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垂体危象、甲亢危象、低血糖昏迷。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认知障碍研讨会于我院隆重召开

2014年8月8日赤峰市医药卫生学会中医分会主办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承办的赤峰市首届中西医结合脑病培训班暨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认知障碍研讨会于我院隆重召开,赤峰市卫生局刘成赋副局长到会讲话,赤峰学院附属医院书记、副院长夏海波教授宣布培训班开幕并致辞,介绍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内科三病区概况,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本次培训班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张新卿教授、高利教授的博士生王平平、罗玉敏副教授、解放军二炮医院神经内科牛俊英教授、沈阳血栓病医院李文志教授,就神经内科系统多种疾病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展开了系统化、详细、丰富的讲授,从中医溯源到西医最新进展并有机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中医、西医如何找到并用“共同语言”来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发挥彼此的长处、特色等,培训班来自市区及各旗县医院及中蒙医院医生126人,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于当日闭幕。赤峰市中医分会秘书长梅迎红、韩振民副院长、王洪武副院长列席会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糖尿病健康宣教的方法
袁晓勇
回答: 糖尿病健康宣教的方法主要有饮食管理、运动指导、血糖监测、药物依从性教育和心理支持。 1、饮食管理 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粗粮,避免精制糖和高脂食品。建议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比例。可参考膳食金字塔结构,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减少盐分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取。对于合并肾病的患者还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2、运动指导 规律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推荐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存在视网膜病变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需选择对足部压力小的运动方式。建议运动时携带含糖食品以备应急。 3、血糖监测 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根据治疗方案制定监测频率。通常建议餐前、餐后2小时及睡前监测,记录数据以便医生调整治疗。需注意采血部位轮换,观察血糖波动规律。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尤其要重视夜间血糖监测,防范无症状低血糖。 4、药物依从性 详细解释各类降糖药物作用机制,如二甲双胍片需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反应,阿卡波糖片需与第一口饭同服。强调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增减剂量。对于胰岛素注射患者,需指导注射部位轮换、针头更换等操作规范。建立用药提醒机制可提高依从性。 5、心理支持 糖尿病需长期管理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团体辅导缓解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应对方式,认识疾病可控性。鼓励家属参与管理,营造支持性环境。对于严重心理障碍者需转介专业心理咨询,避免负面情绪影响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日常注意足部护理,选择透气鞋袜,每日检查足部皮肤。戒烟限酒,定期进行眼底、肾功能等并发症筛查。出现持续高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时及时就医。家属应学习急救知识,备好葡萄糖片应对突发低血糖。通过持续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获得良好生活质量。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