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医院

肾脏病、风湿病内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肾脏病、风湿病内科、血液净化中心于1979年在省医内科基础上组建,先后由我省著名的医学专家胡吉皋、李永康、吴玉坤主持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和体检工作。现任科负责人刘加林(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委员、贵州省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贵州省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系我省知名肾脏病、风湿病、血液净化专家)。本科设有肾脏病病房、风湿病病房、血液净化中心(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脏病实验室和肾移植治疗专业组。
  肾脏病、风湿病内科于1979年组建时病房床位20张,以后逐渐扩大至32张。全体医护人员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对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对病人满腔热情,耐心解释病情变化,宣传教育卫生常识及出院后注意事项。抢救成功数及治愈率逐年提高。
  我科现有医护人员30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6人。参加日本专业研修学习1人。参加北京、广州由卫生部主办的全国肾脏病高级医师研修班学习半年以上2人。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专业进修学习1年的3人。现任全国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委员1人,贵州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1人,常委3人,委员3人。贵州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常委1人。《中华中西医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1人,《临床肾脏病杂志》编委1人。省、市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4人,省司法医学专家鉴定委员会成员1人。经二十五年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结构。
  我科技术力量雄厚,对急慢性肾炎、急进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复杂性尿感、药物性肾损害、肾小管-间质疾病、肾结石、老年肾脏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痛风、痛风性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能承担疑难、危、重疾病患者的诊疗及抢救工作。多年的临床集体病例讨论,使我科医师积累不少肾脏病、风湿病病例在临床错综复杂的经验,能做到早诊断、早诊疗、早康复。同时也承接省、市、地区的疑难病例会诊,并指导培训地、州、县医院的临床诊疗工作。
  1995年开展、获院级新技术三等奖的经皮肾穿刺活检技术临床应用,为临床病因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了可靠依据。近些年来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更安全、更准确。肾脏病实验室6年来加速发展和提高水平,能准确无误完成常规肾脏病实验室工作。血、尿b2?MG测定与临床应用在89年获贵州省卫生厅二等奖。
  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技术于1979年在省医首家引进,当年9月7日《贵州日报》第一版以“我省首次使用人工肾抢救重危病人成功”为题进行了报道。此后血液透析患者逐年增多,病人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不断发展,到90年代,已能开展各种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单纯超滤、序贯透析、血浆置换、持续性床旁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炭肾吸附等)。1998年,炭肾??血液灌流抢救急性重度药物中毒的新技术获院级二等奖。2003年,透析患者在血液净化开始时诱发低血容量性低血压的研究获院级新技术三等奖。2004年,序贯透析在糖尿病肾病致慢性肾衰时体液潴留的新技术获院级新技术三等奖。腹膜透析方面技术不断改进,测定CAPD治疗慢性肾衰患者的隔夜透出液及血清成份比较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腹膜透析时阻管的最佳选择获院级成果一等奖。最新的现代腹膜透析疗法?“O”型管装置获院级三等奖。
  现有日本TORAM TP?321型血透机、德国费森尤斯4008STM血液透析机、4008STM血液透析滤过机、床旁血液透析机、床旁血流透析滤过机、床旁炭肾、血浆置换机及水处理系统。肾脏病实验室有常规肾脏病实验设备及全套日本“OIYMPUS BH?2型”相差显微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呼吸内科党支部获省直机关“五好”基层党支部称号

近日,为激励和动员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奋发进取、创先争优,经各级党组织推荐申报和考察审核,省直机关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命名省委政策研究室等15个单位为省直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党组(党委),省委巡视机构党总支等120个基层党组织为省直机关“五好”基层党组织。我院呼吸内科党支部被命名为省直机关“五好”基层党组织。 据了解,此次命名为省直机关“五好”基层党组织的共有120个。命名之前,我院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申报工作。按照省直工委的文件要求,在获得院党委命名的“五好”党支部中,对照申报条件,经各支部提名推荐、医院党委汇总并提交院党委研究、报省直工委审批和命名。 我院将以获得此次荣誉为契机,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认真践行“三实三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医院各基层党支部要以呼吸内科党支部为榜样,扎实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深入开展“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活动,大力学习和弘扬焦裕禄、文朝荣精神,进一步凝聚起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正能量,为医院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院呼吸内科党支部支部现有党员48名,其中医师35名、护士13名,博士4人、硕士13人,副高以上学历占43%、中级以上职称占60%,入党积极分子6人。是一支素质较高、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队伍,在学科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呼吸内科团队 支部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按照“五好”要求积极营造学习型支部。支部书记兼任科室副主任、贵州省呼吸疾病研究所临床研究室副主任,积极主动抓支部工作,配合协助科主任抓好科室管理。支部组织生活以电教、多媒体方式进行,分阶段精心设计、创办宣传橱窗。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提倡“比学习、比技术、比管理、比服务、比奉献”,2010年起积极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开展“四帮四促、三好一满意、争先创优”活动,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各种义诊、创优活动。加强对党员进行反腐倡廉、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支持“万名医师下乡”活动,针对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印制健康宣教手册,方便患者了解相关疾病知识。 2012年到桐梓县义诊。 支部党员努力钻研业务技术,不断提高临床工作水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紧紧围绕临床路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等开展各项临床诊疗工作。近年来多名医师考取硕士、博士,一名博士作为西部之光的学者到北京和美国杜克大学进修学成归来。获得贵阳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卫生部行业专项”“科技部政策引导计划”“科技部基层推广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多中心研究,承担省级、厅级科研立项共10余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贵州省医学科技奖6项,发表论著近60篇,参编专著6部。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科室2012年获贵州省唯一一家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哮喘联盟联合授予的“GINA-ARIA中国医师培训项目教育中心”,2014年获得国家级慢性气道疾病规范化培训基地。 副院长、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张湘燕带领支部党员服务基层。 支部及科室先后获得2007-2008年度获卫生部“青年文明号”称号、2008年获贵州省直属机关“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2012年获2009-2011年度省卫生厅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9年获贵州省“专业微笑团队”、2008-2012年连续5年获贵州省人民医院优秀党支部称号。党员带头,积极参加义务献血,在各种突发应急事件中,党员冲锋在前。2013年春节收治一例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全体医护人员放弃春节休息及家人团聚的时间全力以赴、成功救治患者。 我院呼吸内科党支部在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创建“五好”基层党支部为目标,实施省委提出的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注重加强和改进支部建设,提高了支部党员素质。全体党员无私奉献,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