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首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粒细胞肉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内科成功侧记
时间:2014-06-2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时间:2014-06-2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6月23日血液内科的医护人员终于舒心的笑了,因为,我院首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粒细胞肉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康复出院了。经过半年的化疗,经过2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王*终于可以与家人团圆了。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是将患者外周血经过血细胞分离机循环采集自身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单个核细胞(其中富含造血干细胞HSC)悬液,再与细胞冻存剂按一定比例混匀后于-80度冰箱冻存,在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后回输这些HSC,重建患者已衰竭或因大剂量化疗被摧毁的造血与免疫系统。
Auto-HSCT自1985年以后开始逐步运用于临床,在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疾病中广泛应用。其移植的HSC来源于患者自身,不受相匹配的供者限制,主要应用于对放化疗敏感的恶性肿瘤患者。由于Auto-HSCT没有GVHD等并发症,移植相关死亡率低(8%以下),高龄患者也能接受治疗。
早些年前王建怡副院长就签署该项新技术的实施决定,此后孙院长又多次嘱托我科安全、有效的开展这项新技术。我科为此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前后有7名医护人员外出进修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购买血细胞分离机、-80℃冰箱及百级层流床等设备。按照Auto-HSCT移植流程即诊断—化疗—尽量清除恶性克隆—动员干细胞化疗—单采单个核细胞—冷冻保存—预处理—回输单个核细胞悬液—恢复—再化疗—痊愈,患者在就诊时就需要精确诊断,这直接与实验室的诊断水平相关,目前我科可开展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型,并掌握随后化疗方案的选择、预处理、回输干细胞、再化疗等环节,并于2010年实施了部分移植程序,于2013年11月完成我院首例全自主的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该患者目前生活质量良好。
本次移植的患者为青年女性,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2 右乳粒细胞肉瘤,以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诱导化疗1疗程达完全缓解,随后,使用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及中剂量阿糖胞苷方案巩固强化化疗3疗程。考虑到患者年轻,属高危组,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指征。经与本人及家属反复沟通,最终同意我科的治疗方案。在医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制定了新技术的知情同意书,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应急预案以保障患者安全、治疗有效。于4月行中剂量阿糖胞苷动员采集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并冻存,于5月28日开始行BCI方案预处理并回输解冻的单个核细胞悬液600ml。此后,在医师的精湛诊疗和护士的精心护理下,患者安全度过了并发症关、感染关、出血关等,最终康复出院。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急性髓系白血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内科成功将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院动态
健康问答
专家科普
医生答疑
第 12 名
第 5 名
第 4 名
第 3 名
第 4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