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医院

手显外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深圳市人民医院手显外科于1986年5月正式成立,是深圳市最早、省内较早成立的手显微外科专科,在省内及国内均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到2001年,医院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将周围血管外科也纳入了该科工作范畴,该科并承担了相应的门诊工作,成为了深圳市唯一成立的专门治疗周围血管性疾病的专科。2006年正式更名为手显微血管外科。
  手显外科经过20年的发展,有病床30张,医护人员23人,其中专科医生10人,包括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拥有一个可为患者提供手功能康复训练的康复室及独立的动物实验室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基地。有世界先进的Laica手术显微镜及多部额式放大镜,配有先进的AO手术器械、电动取皮刀及血管激光治疗仪等设备。手显微血管外科的治疗范围主要包括:手腕部骨折、四肢肌腱损伤;四肢周围神经损伤及神经卡压性疾病;手指再造及手功能的重建;手部多指、巨指等先天性畸形的治疗;断肢(指)再植、足趾移植;臂丛神经损伤及产瘫的治疗;四肢及躯干皮肤、肌肉、骨与关节、肌腱、神经、血管损伤或大面积缺损的治疗;四肢血管损伤,血管瘤,下肢浅静脉曲张,动静脉瘘,动、静脉血栓,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等血管疾病的治疗;四肢及躯干皮肤软组织肿物的治疗;四肢瘢痕挛缩畸形、功能障碍的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透析用的动静脉内瘘形成。
  手显微血管外科率先在深圳市开展了能体现学科发展水平的大量手术,包括:在市内率先开展了断肢(指)再植术、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多种游离皮瓣移植及带蒂皮瓣转移术;1984年6月底香港一名被车床砸伤中、食指的工人来我科就诊,进行了当时国内尚无先例的手术,保全了患者手指功能;1988年应用足背静脉弓移植修复掌浅弓,并提出了新的断掌分型,该技术获评卫生部的科技进步奖;采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肿瘤缺损的同时,同期行桡动脉重建术,以及用人工血管复合皮瓣移植治疗濒临截肢肢体;率先在市内开展臂丛神经损伤、产瘫的显微外科治疗;1990年采用多种复杂的有血运组织瓣联合移植修复和再造手并对示指背岛状皮瓣进行改良,对脐旁皮瓣和足内侧皮瓣等多种皮瓣也进行了专题研究。1992年8月26日为一手指被碾得粉碎的工人采取组合皮瓣移植手术,修复严重手外伤获得成功,为我市填补了一项空白。2001年2月15日采用介入放射法,将一台商的髂外动脉和股动脉大约30厘米长的一段栓塞坏死血管切除,并将一根6毫米、长45厘米的人造血管成功植入,接通了主动脉;从1995开始在国内较早对四肢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进行了临床研究,在国内提出了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概念,该类型皮瓣因其不损伤肢体主干血管、对病人损伤小而成为修复小腿及踝足部的常用皮瓣;2003年在国内首先报道了手背U-I型血管蒂岛状皮瓣,扩大了手背皮瓣转移的范围,该研究论文获得第七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中青年医师论文大赛二等奖;在国内外首先提出拇对掌功能丧失的分型并采用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取得成功;针对糖尿病足提出了显微血管外科综合治疗取得成效。引进了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方法;在国内首先采用了DSA监测下下肢血管重建术治疗动脉闭塞症。
  手显微血管外科的工作得到了病患的认可,取得了满意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获得了多项社会及学术荣誉:1997年该科当选为全国青年文明号;1997年当选为广东省先进集体;1998年当选为深圳市科技示范单位和深圳市文明单位;1998年医院成立深圳市骨科研究所,本科为重要成员,同年成为市级重点专科,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科,2003年经评定加入广东省创伤救治中心。目前,手显微血管外科在广东省、中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已具有了一定的学术地位,科主任庄永青被聘为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中南地区手外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及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手显微血管外科每年承担省内外各大医学院校实习学生的手外科临床带教工作,先后为数十名来自国内的进修生、1名来自德国歌廷根大学的实习生、5名来自德国和香港的专业医生进行了显微外科技术的培训。从2003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2008年,全科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共65篇,其中中华系列杂志35篇;主编学术专著2部,参编学术著作9部。多年来,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获医院新业务、新技术成果一、二、三等奖共11项。学科带头人及技术骨干多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及讲学,在德国不莱梅港市中心医院工作访问期间施行了当地首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引起当地报纸的积极反响,并称赞我院显微外科技术水平不凡。多年来,我科成功举办了多次市级、省级、中南地区、国家级及国际性学术会议及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邀请了国内知名的教授、院士及欧美国家的知名学者来深圳作学术交流。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深圳市人民医院召开预约挂号系统推广动员大会

深圳市人民医院召开预约挂号系统推广动员大会 8月25号下午,孙伟副院长主持召开深圳人民医院预约挂号系统推广动员大会,传达信息化建设规划,研究上半年门诊预约挂号工作情况和下半年门诊预约挂号工作计划,强调抓好门诊预约挂号各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绩效考核管理。张国志副院长、信息科李体远科长、门诊办公室张杰主任、医务科陈凯科长等依次做了发言。各个临床科室的主任、门急诊行政正副主任等医务人员参加了会议。 孙伟副院长指出,深圳市人民医院预约挂号、门诊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与同市同级医院尚有一定的差距,各临床科室预约挂号开展情况不平衡,门诊正副主任对预约挂号的重视程度不一。要求各临床科室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务必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其摆在“一把手工程”的重要位置;各临床科室门诊正副主任要规划好每个月预约挂号量、预约就诊率总体目标,以及今年预约挂号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下半年工作思路。(二)对照信息科就预约挂号系统、门诊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介绍,结合本科室实际,找技术遗漏、找问题原因,制定本科室的门诊出诊医师的应用培训,进一步明确近期和中长期目标;围绕目标加大精力、财力投入,提高门诊出诊医师的信息化水平。(三)务必仔细学习医务科提出的预约挂号工作开展规范条例,对照门诊办公室调研的诊室利用情况报表等,各科室要做进一步的门诊出诊医师的安排和考核。(四)要明确责任、强化考核,多沟通、多协调,扎实落实好各项信息化工作任务。 (深圳市人民医院 通讯员朱勇)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非淋菌性尿道炎用药注意事项有哪些
陈腊梅
回答: 非淋菌性尿道炎用药需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片、多西环素片、左氧氟沙星片、克拉霉素片和米诺环素胶囊等。治疗期间需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与性伴侣同治。 1、阿奇霉素片 阿奇霉素片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适用于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该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作用,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不适。用药期间需避免与含铝、镁的抗酸剂同服,可能影响药效吸收。对红霉素过敏者禁用,肝功能异常者需谨慎使用。 2、多西环素片 多西环素片为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可有效对抗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服药后可能出现光敏反应,建议避免阳光直射。该药物会与乳制品、铁剂等形成络合物降低药效,需间隔2小时服用。孕妇及8岁以下儿童禁用,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二重感染。 3、左氧氟沙星片 左氧氟沙星片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对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有较强杀灭作用。用药期间应多饮水防止结晶尿,避免与含钙、镁食物同服。可能出现肌腱炎、周围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癫痫患者慎用。18岁以下青少年及妊娠期妇女禁用。 4、克拉霉素片 克拉霉素片作为大环内酯类衍生物,对非典型病原体抑菌效果显著。与特非那定、西沙必利等药物联用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常见副作用包括味觉异常、头痛等,严重肝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用药期间需监测心电图变化,避免葡萄柚汁影响代谢。 5、米诺环素胶囊 米诺环素胶囊是半合成四环素类药物,对耐药性支原体效果较好。可能引起前庭毒性导致眩晕,服药后建议保持直立位30分钟。长期使用需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避免与维A酸类药物联用增加颅内压风险。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暂停母乳喂养。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用药期间需每日清洗会阴部并更换内裤,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直至症状完全消失且复查转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促进排尿冲刷尿道。建议性伴侣同步检查治疗,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按疗程服药后若症状未缓解,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不可自行购买药物治疗。完成全部疗程后2-4周应复查病原体检测确认治愈。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