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眼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暂无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请相信并善用我们的双手---记我院举办“现场医疗护理急救知识讲座”

请相信并善用我们的双手 ——记我院举办“现场医疗护理急救知识讲座” 图文/福强院区妇科病房 温萃莉 当你发现有人突然倒地,倒在了你的面前,无论是由各种意外事故还是突发疾病所引起,请问你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实施现场医疗急救?这种方法可以完全徒手,任何人赤手空拳都能随时随地救人,你知道具体方法吗?2013年10月16日,当时间的指针定格在12:30时,一场意义非凡的现场急救知识讲座在我院福强院区十三楼公共大讲堂展开。 福强院区妇科病房近两个月来,业务快速扩展,收治病种已由风险较高、CD型为主的病种,以及手术治疗,完全替代了原来简单、风险较低的病种。收治住院病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0%,CD型病历比去年同期增长33%;宫腹腔镜手术335例,比去年同期增长58%;开腹手术30例,比去年同期增长43%,同时开设了妇科夜间急诊,新增妇科病房恶性肿瘤病的化疗治疗及PICC操作,医疗护理风险指数随之剧增。 图为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在培训中,首先由方映玲护士长为我们讲授《急救相关知识及技能》,主要讲解了抢救病人病情观察内容、抢救常规处理流程、抢救配合分工、SBAR沟通方式在抢救中的应用、2010版CPR等,使我们清醒认识到急救技能和思维需要培训、培训、再培训的重要性。护士的能力应与其岗位要求达成一致,不是学得很好,而是差得很远。“没有高质量的护士,就没有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有质量才有安全!” 杨跃萍主任更是声情并茂、幽默生动又不失严肃认真地告诉我们:要相信并善用我们的双手。只要发现有人突然昏倒——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统统都可以用我们的这双手实施现场急救,进行心肺复苏。并且以提问的方式,将我们一步步带入心肺复苏的全过程。讲演内容详实生动,医疗急救的通用技术均一一涉及。心肺复苏的定义、基本要求、目的、临床思维,以及常见急症,如心跳呼吸骤停、胸痛、昏迷、呼吸困难、抽搐、休克、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如何紧急处理、用药方法……最后郑重强调时间就是生命,使我们更深刻牢记心肺复苏的“黄金8分钟”的重要性。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阿-斯综合征”发作;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生存链”是提高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唯一途径。 “及早”呼救并到达, 图为培训结束后,相关科室的主任们积极讨论后续培训计划 “及早”实施徒手CPR, “及早”用AED电击除颤, “及早”专业的高级生命支持, “及早”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现场气氛既活跃又凝重,大家完全跟着两位老师的思路,犹如身临其境般聚精会神地听讲,认真作笔记,甚至有的同事全程录制了老师的讲演。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演讲也在良好的互动下结束。结束后各科主任、护士长以及部分同事更是久久不愿离去,围绕着两位老师提问解惑。主任们更是纷纷表示还要邀请两位老师每年进行1-2次定期培训,增强危急意识。大家都感觉很充实,纷纷表示学到了许多关于救护的知识并且深刻感受了救护理念,今后会将救护的知识和理念传播下去。 急救是一项医护人员须常抓不懈且人人掌握的技能。人的生命非常脆弱,而我们恰是与生命直接打交道的战士,因此任到重远。让我们相信自己,并善用自己的双手,扛起守护生命的大旗吧!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抑郁症怎么治如何治疗
杨乐金
回答: 抑郁症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社会支持等方式治疗。抑郁症通常由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异常、心理社会因素、人格特征、躯体疾病等原因引起。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是抑郁症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建立积极认知。人际治疗侧重于改善人际关系问题,解决角色冲突和社交孤立。心理动力学治疗探索潜意识冲突对情绪的影响。团体治疗提供同伴支持,减轻病耻感。家庭治疗可改善家庭互动模式,减少环境压力源。 2、药物治疗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氟西汀胶囊、盐酸帕罗西汀片是首选抗抑郁药。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适用于伴躯体疼痛症状者。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安非他酮片对改善动力缺乏效果较好。米氮平片具有镇静作用,适合伴失眠患者。阿戈美拉汀片可调节昼夜节律,需监测肝功能。 3、物理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磁场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对药物难治性抑郁有效。改良电抽搐治疗适用于严重自杀倾向或木僵状态患者,需麻醉下进行。迷走神经刺激术通过植入装置持续刺激神经,用于慢性难治病例。光照疗法对季节性抑郁效果显著,需每日定时接受特定波长光照。生物反馈训练帮助患者自主调节生理指标,改善情绪调节能力。 4、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泌,每周建议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地中海饮食模式富含ω-3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神经保护。保持7-9小时睡眠,避免昼夜节律紊乱。正念冥想训练可增强前额叶对杏仁核的调控作用。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安排,建立有结构的生活节奏。 5、社会支持 参加抑郁症患者互助小组可获得情感支持和经验分享。家人应学习非批判性倾听技巧,避免过度保护或指责。职场可申请合理工作调整,如弹性工作时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康复指导和危机干预。志愿服务活动能重建自我价值感,但需量力而行。 抑郁症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但避免过度卧床。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量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根据体力状况进行散步、瑜伽等温和运动,避免完全停止活动。记录情绪变化和诱发因素,识别早期复发征兆。避免重大生活决策期,减少酒精和咖啡因摄入。治疗期间定期复诊评估疗效,不可自行减停药物。家属需注意自杀风险信号,保管好危险物品。康复期可逐步恢复社交和工作,设定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长期维持治疗有助于预防复发,多数患者经系统治疗可获得显著改善。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