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是华南地区惟一的一家新生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也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和“深圳市临床优势重点学科群首席单位”。新生儿科目前共有床位数为110张,位于妇产科住院大楼,分3、4两层楼,住院大楼四楼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设床位为60张;三楼为普通新生儿病区,设床位为50张,其中母亲陪床为12张。每年收治患病新生儿超过5500人次,其中早产儿达1300~1500人/年,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超过170人/年,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或孕周小于28周的晚期流产儿超过40人/年。每年抢救病人数约1800~2000人次,已连续多年新生儿住院病死率小于0.5%,本院活产新生儿早期死亡率0.6‰(国家三甲标准是5‰),早产儿抢救存活率达98.9%,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大于90%,抢救超未成熟儿最小胎龄为孕24周,最低出生体重为610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请相信并善用我们的双手---记我院举办“现场医疗护理急救知识讲座”

请相信并善用我们的双手 ——记我院举办“现场医疗护理急救知识讲座” 图文/福强院区妇科病房 温萃莉 当你发现有人突然倒地,倒在了你的面前,无论是由各种意外事故还是突发疾病所引起,请问你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实施现场医疗急救?这种方法可以完全徒手,任何人赤手空拳都能随时随地救人,你知道具体方法吗?2013年10月16日,当时间的指针定格在12:30时,一场意义非凡的现场急救知识讲座在我院福强院区十三楼公共大讲堂展开。 福强院区妇科病房近两个月来,业务快速扩展,收治病种已由风险较高、CD型为主的病种,以及手术治疗,完全替代了原来简单、风险较低的病种。收治住院病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0%,CD型病历比去年同期增长33%;宫腹腔镜手术335例,比去年同期增长58%;开腹手术30例,比去年同期增长43%,同时开设了妇科夜间急诊,新增妇科病房恶性肿瘤病的化疗治疗及PICC操作,医疗护理风险指数随之剧增。 图为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在培训中,首先由方映玲护士长为我们讲授《急救相关知识及技能》,主要讲解了抢救病人病情观察内容、抢救常规处理流程、抢救配合分工、SBAR沟通方式在抢救中的应用、2010版CPR等,使我们清醒认识到急救技能和思维需要培训、培训、再培训的重要性。护士的能力应与其岗位要求达成一致,不是学得很好,而是差得很远。“没有高质量的护士,就没有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有质量才有安全!” 杨跃萍主任更是声情并茂、幽默生动又不失严肃认真地告诉我们:要相信并善用我们的双手。只要发现有人突然昏倒——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统统都可以用我们的这双手实施现场急救,进行心肺复苏。并且以提问的方式,将我们一步步带入心肺复苏的全过程。讲演内容详实生动,医疗急救的通用技术均一一涉及。心肺复苏的定义、基本要求、目的、临床思维,以及常见急症,如心跳呼吸骤停、胸痛、昏迷、呼吸困难、抽搐、休克、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如何紧急处理、用药方法……最后郑重强调时间就是生命,使我们更深刻牢记心肺复苏的“黄金8分钟”的重要性。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阿-斯综合征”发作;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生存链”是提高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唯一途径。 “及早”呼救并到达, 图为培训结束后,相关科室的主任们积极讨论后续培训计划 “及早”实施徒手CPR, “及早”用AED电击除颤, “及早”专业的高级生命支持, “及早”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现场气氛既活跃又凝重,大家完全跟着两位老师的思路,犹如身临其境般聚精会神地听讲,认真作笔记,甚至有的同事全程录制了老师的讲演。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演讲也在良好的互动下结束。结束后各科主任、护士长以及部分同事更是久久不愿离去,围绕着两位老师提问解惑。主任们更是纷纷表示还要邀请两位老师每年进行1-2次定期培训,增强危急意识。大家都感觉很充实,纷纷表示学到了许多关于救护的知识并且深刻感受了救护理念,今后会将救护的知识和理念传播下去。 急救是一项医护人员须常抓不懈且人人掌握的技能。人的生命非常脆弱,而我们恰是与生命直接打交道的战士,因此任到重远。让我们相信自己,并善用自己的双手,扛起守护生命的大旗吧!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小孩晚上老咳嗽,白天很正常
周小凤
回答: 小孩晚上老咳嗽白天很正常可能与过敏性咳嗽、胃食管反流、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支气管哮喘、室内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观察咳嗽特征并就医排查病因,夜间可适当抬高床头、保持卧室湿度。 1、过敏性咳嗽 接触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可能引发夜间咳嗽,表现为干咳无痰、持续超过四周。建议家长使用防螨床品,避免卧室放置毛绒玩具。医生可能开具氯雷他定糖浆、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抗过敏药物,若伴随喘息需排查哮喘。 2、胃食管反流 平卧时胃酸刺激咽喉可引起夜间咳嗽,常伴反酸、烧心感。家长应避免睡前两小时进食,少量多餐。医生可能建议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或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严重者需完善胃镜检查。 3、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导致鼻后滴漏,夜间卧位时分泌物刺激咽喉引发咳嗽。家长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清洁,医生可能开具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炎症,或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缓解过敏症状。 4、支气管哮喘 夜间气道痉挛易诱发咳嗽伴喘鸣音,寒冷季节加重。家长需记录发作频率,医生可能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控制发作,急性期需配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缓解症状。 5、室内环境刺激 干燥空气、二手烟、香水等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家长应保持卧室湿度在50%左右,每日通风两次,移除香薰制品。若咳嗽持续两周以上或出现发热、呼吸急促需及时就诊。 日常注意避免冷空气直吹,睡前饮用适量温蜂蜜水缓解咽喉刺激。定期清洗空调滤网,更换枕头芯材。观察咳嗽是否与特定食物相关,记录咳嗽发作时间与诱因供医生参考。咳嗽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百合粥、雪梨羹等润肺食物。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