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中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佛山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成立于1990年,2010年成为佛山市特色专科,2011年成为广东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实际开放病床45张,近年住院人数达1200人次,年门诊量达4万人次。专科技术力量雄厚,目前共有医护人员20余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3名,专科医师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研究生多名,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中西医结合高水平的学术科研队伍。专科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先进理念,不断引进心脏病诊疗新知识、新技术,紧密与祖国医学相结合,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广泛开展心脏病防治和科研工作。

2002年成立心血管专科病房,组建“生命网”,率先在市内成立高血压俱乐部。依托“生命网”平台,对冠心病病人及高危人群、特别是冠脉介入手术后的病人进行全面综合干预及全程追踪管理,提高防治冠心病的临床效果。2003年成立现代化的CCU监护病房,每张监护房设立独立单元监护,拥有现代化的中央监护系统及抢救设施,开通危重病抢救通道,使每一个病人得到最充分的治疗。2006年起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现代化的介入设备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使该项技术广泛开展并日臻完善,开通绿色急救通道,快速抢救及治疗心梗患者。专科拥有并配备先进的诊断治疗设备,如荷兰菲利普数字减影系统、心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遥测心电监护系统、飞利浦监护仪、西门子呼吸机、心脏除颤监护仪,中央监护系统、运动心电负荷测试系统、心脏电生理刺激仪、临时心脏起搏仪、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无创心血管功能检查仪、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仪、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仪、螺旋CT、核磁共振、经颅多普勒等。

专科历来重视中医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在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等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制定心痛、心悸、眩晕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并不断优化完善使其具有指导性好、操作性强、实施简便、易于掌握等优点。不断汲取现代医学新技术,研制具有专科特色的中药制剂10余种,如山楂消脂胶囊、三七片、三七化瘀口服液、复元饮等,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为病人提供药物治疗、饮食、运动康复等综合治疗方案,并开展针灸、浴足等中医特色疗法。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副作用,为心血管病人提供集中医、西医、预防、保健于一体专科服务。

专科以临床为中心,以疗效为目标,加强科研建设,重视科教育人。承担轮科生、硕士生、五年制本科生、进修医师等《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心血管病证的教学工作。先后拥有省、市13项科研项目,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并多次荣获省、市级科研奖项。出版《广东养生茶》、《内分泌代谢病中医治疗学》等专著,目前正筹备出版属于自己的专科著作,专科负责人正申报博士生导师,进一步提升科教实力。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麻风村开展义诊慰问活动

关爱麻风,情系潭山 8月30日,市卫计局团工委组织卫计系统青年志愿者到高明区潭山康复新村开展“关爱麻风,情系潭山”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我院的青年医生吴日钊、刘晓霞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此次志愿者活动。 提起麻风病,在很多人的意识中,是一种很可怕的传染病。确实“麻风病”曾经是高致命传染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80年代已研制出高效治愈的药物,麻风病已能治愈且国家无偿发放。虽然麻风病患者经已治愈,但在康复者身上所造成的残肢和溃烂等后遗症的惨状仍会持续终生,他们常因残疾而受到歧视、偏见,甚至会被隔离而无家可归,只能呆在康复治疗所。在高明-潭山新村就生活着这样一群麻风病康复者,目前村里主要以老人为主,平均年龄约70岁。虽然潭山康复新村的老人们经过治疗都已经病愈,但却留下了终身残疾或毁容,大部分人丧失劳动能力,因而难以重返社会和家庭。他们靠国家的低保补助,在这山林里继续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 适逢中秋节临近,志愿者们带来大米、食油等慰问品,还带来了一盒盒的月饼,提前与村民们度过一个人圆月圆的中秋佳节。年轻的医务人员还为村民提供现场医学咨询和诊治,他们耐心地了解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对有需要的患者还送上了我院的特色制剂清香止痛霜、李广海跌打膏。志愿者们充满关爱地和村民们聊天谈心,还精心准备了文娱节目,让整个村子充满了欢声笑语。整个活动持续到下午5点多才结束,尽管忙碌了一天,但是能为当地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一点帮助,带来一点快乐,参与活动的志愿者都感到了付出与奉献的快乐。 近年,随着众多志愿者活动在村子的开展,潭村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潭山康复新村正在一步步走向公众,走向社会,逐渐消除外界的歧视。(吴日钊)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女性脂溢性脱发怎么回事
陈腊梅
回答: 女性脂溢性脱发可能由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精神压力、头皮油脂分泌过多、毛囊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头皮护理、植发手术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综合干预。 1、遗传因素 女性脂溢性脱发与家族遗传密切相关,若直系亲属存在雄激素性脱发病史,患病概率显著增加。这类脱发通常表现为头顶及发际线毛发逐渐稀疏,伴有头皮油脂分泌旺盛。日常需避免过度烫染头发,减少物理性损伤,可遵医嘱使用米诺地尔酊、螺内酯片等药物延缓进展。 2、激素水平异常 产后、更年期或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时,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导致毛囊微小化,表现为头发变细软、脱落量增多。此类脱发常伴随月经紊乱、痤疮等症状。需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明确诊断,可选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酮康唑洗剂控制头皮油脂。 3、精神压力 长期焦虑、睡眠不足会刺激皮质醇分泌,破坏毛囊生长周期,导致休止期脱发比例增加。这类脱发多为弥漫性,每日脱发量超过100根。建议通过正念冥想、规律运动缓解压力,必要时短期服用谷维素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同时补充维生素B族营养毛囊。 4、头皮油脂分泌过多 皮脂腺过度活跃会堵塞毛囊口,滋生马拉色菌引发炎症,表现为头皮瘙痒、鳞屑增多。需选用含吡啶硫酮锌的控油洗发露,每周2-3次深层清洁,避免用手抓挠。严重者可短期使用二硫化硒洗剂,配合口服维生素B6片调节皮脂代谢。 5、毛囊炎 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会破坏毛乳头细胞,导致局部永久性脱发。典型表现为头皮红色丘疹或脓疱,触摸有疼痛感。确诊后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顽固病例可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炎症消退后通过微针治疗促进毛囊修复。 女性脂溢性脱发患者日常应保持头皮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含硅油洗发产品,每周进行1-2次头皮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元素,适量食用黑芝麻、核桃等坚果类食物。外出时做好物理防晒减少紫外线对毛囊的损伤,睡眠时选择真丝枕巾降低摩擦性脱发。建议每3个月拍摄一次头皮照片监测治疗效果,若持续脱发超过6个月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