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医院

神经外科 (共20位医生)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解放军304医院)神经外科创建于1982年,全军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贾佐庭、张纪、王翚等三位教授先后担任科室主任,现任主任李安民教授,副主任张志文教授。经两代神经外科学者的努力,现编制床位50张、医生11名,其中博士4名,硕士7名,5位曾有国外研修、留学和工作经历。教授2名,副教授3名。

学科下辖首都脑胶质瘤治疗中心、首都癫痫外科治疗中心和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脑血管病研究室。专业特色明显地突出了以脑胶质瘤的新综合治疗、癫痫外科与精神外科的治疗、脑血管病的介入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神经内窥镜外科治疗、脊髓肿瘤显微外科切除和颅脑创伤的救治为主要的医疗特色。

学科在勤奋、守纪、学术有创新的科训激励下在首都地区以先进的医疗设备、高质量的医疗技术和优良的护理水平而形成在国内、军内良好的学术影响。

学科拥有国内首台128导视频脑电监测与评估系统、第一台带气动臂的德国Aesculap神经内窥镜、ZeissNC4手术显微镜、、SiemensNOVUS1.5T高场强核磁共振机、64排螺旋CT机、GE三维成像数字减影机和PET。百级层流手术室、配备Colin遥测多导数字化生理监测仪的重症监护病房和严格管理的具有三星级标准的普通病房。每年收治各类患者710余例,完成各种手术600余例,抢救疑难危重病人300余例。正在引进的Cyber刀、γ刀、术中x刀和脑磁图为主要设备的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将成为学科的新支柱特色。

学科在科研方向也有突出的成果,参与的颅脑创伤的基础与临床救治研究曾获得到国家科技进步二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脑肿瘤的诊治新技术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五项。脑血管病和脊髓病变的治疗研究获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四项,三等奖四项,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三项、军队“十五”攻关课题一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项目三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