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医院

高压球囊扩张术后留置双D-J管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

时间:2011-07-1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1、背景:良性输尿管狭窄的原因有结石、感染、手术后疤痕粘连、输尿管平滑肌发育不良所致先天性狭窄、异位血管压迫、后腹膜纤维化、医源性狭窄等。多数患者导致肾积水、肾功能损害。以往多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但开放性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较多,如同时出现输尿管上段及下段狭窄,手术切口选择困难,术后仍可能出现一定比例的再次狭窄。因此,人们一直在探索创伤小、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球囊扩张、输尿管镜下冷刀切开、钬激光内切开等微创治疗方法。腔内技术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创伤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2、关键技术:球囊导管扩张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机制是使狭窄部纤维瘢痕断裂,狭窄段内径增大,使输尿管再通。气囊对输尿管壁呈放射状扩张,管壁受力均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及可重复治疗等特点。有国外学者回顾对输尿管狭窄的外科开放性手术与球囊扩张术的疗效认为,只要导丝、导管能通过狭窄段,应首选扩张治疗,不论是手术成功率,还是并发症及疗效方面均优于开放性手术治疗。

  但普通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率仍高达30%以上,分析其原因,与扩张不彻底及术后置管引流不畅等有关。普通球囊扩张最大压力一般低于15个大气压,而许多良性输尿管狭窄,特别是术后疤痕收缩引起狭窄,大部分扩张压力需要20个大气压以上才能达到彻底扩张的目的。我们采用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压力最大能达到30个大气压,能很好的解决普通球囊扩张压力低所导致的问题。

  扩张后一般均放置D-J管,不仅可支撑扩张后的狭窄段、减轻水肿及避免再狭窄的发生, 而且具有充分引流尿液、防止碎石及血块阻塞的作用。放置内支架后,尿流是主要通过内支架管周,而并非内支架管腔。但是在输尿管狭窄时,由于狭窄部位输尿管壁纤维化、输尿管不能扩张,这种情况下,内支架与输尿管之间空隙缩小或消失,这时所放置的内支架(单根)则可能成为一个阻塞物,引流不畅导致尿液外渗及感染,这都将成为再狭窄的原因。我们采用术后留置两根D-J管,双D-J管置入输尿管狭窄部后平行排列,两根管间间隙较大,可以形成有效的管周引流,而不是管腔内引流,从而达到良好的引流尿液作用;同时双D-J管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撑及扩张作用,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3、疗效:2007年8月-2010年4月我科采用高压球囊扩张术后留置双D-J管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患者73例(81侧),随访66例72侧,治愈47侧,有效17侧,无效8侧,总有效率达88.9%。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九个月宝宝肺炎是怎么引起的
何洁
回答: 九个月宝宝肺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吸入异物、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雾化吸入、吸氧、补液、拍背排痰等方式治疗。 1、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是常见病原体,多通过飞沫传播。患儿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干扰素α2b喷雾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抗病毒药物。家长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宝宝去人群密集场所。 2、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宝宝出现持续高热、脓痰等症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体温变化,按疗程规范用药。 3、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引起刺激性干咳,可能伴随皮疹等肺外表现。临床常用罗红霉素颗粒、克拉霉素干混悬剂、乙酰吉他霉素颗粒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家长需保证宝宝充足休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 4、吸入异物 奶液反流或呛入呼吸道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表现为突发呛咳、面色青紫。需立即就医进行支气管镜取出异物,必要时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促进排痰。喂养时应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宝宝哭闹时喂食。 5、免疫功能低下 早产儿或营养不良的宝宝更易发生重症肺炎,可能反复出现肺部感染。除规范抗感染治疗外,可配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调节免疫。家长需按时接种疫苗,保证母乳喂养或配方奶营养充足。 九个月宝宝肺炎期间应保持环境温湿度适宜,每日开窗通风。母乳喂养的妈妈需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可适当进行抚触按摩帮助排痰,注意观察呼吸频率、精神状态等变化。若出现拒奶、嗜睡、呼吸费力等情况需立即就医,避免擅自使用止咳药物掩盖病情。 何洁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