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医院

呼吸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呼吸科成立于1959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呼吸科之一,是全军呼吸专科中心,博士后、博士和硕士授权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和硕士生导师3人,展开床位95张(含3张睡眠监测床),设有呼吸科门诊、呼吸科一病区、呼吸科二病区、呼吸科师干病区、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睡眠监测病房、肺功能室、气管镜室、呼吸科实验室;学科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在国内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尤其在下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肺癌的综合诊治和个体化治疗、胸部介入治疗(大气道疾病和胸膜疾病等)、睡眠呼吸障碍、呼吸康复、变态反应疾病和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等方面居领先地位,近年来以课题负责单位获得包括国家863课题、国家十五重点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欧国际合作课题、NIH合作课题、军队十五、十一五重点攻关课题、军队十一五杰出人才基金、北京市首发基金等科研基金资助累计达600余万元。

呼吸科年门诊量在6万人次左右,年收容住院患者约1200人次左右,疾病种类涵盖呼吸系统各种常见、疑难和危重症疾病,住院外地患者比例高达40%以上,疾病种类之广为国内医院所罕见,每天均有许多患者远地慕名前来就诊。为保证门诊质量,常规门诊由本科主治医师以上出诊,包括全日制门诊、夜间门诊、周末门诊和节假日门诊,另外每天还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出诊(包括周末门诊和节假日门诊);现有专病门诊2个(变态反应、打鼾及睡眠呼吸障碍),近期还拟开展哮喘、脏器移植相关肺炎和肺癌联合门诊等专病门诊。

呼吸科医疗特色:

呼吸危重症治疗:在国内率先建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在机械通气及新技术的应用、多脏器功能不全救治等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率先开展了He-O2混合气吸入治疗重症哮喘和COPD的研究,均获得了满意疗效;在国内外率先将死腔内气体吸出技术用于COPD的治疗,并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死腔气体置换技术的智能化呼吸机;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利用P-V曲线确定最佳PEEP、潮气量等个体化机械通气技术和汽化吸入PFC治疗ARDS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确诊了我国大陆居民首例艾滋病、饲鹦鹉肺和北京地区首例SARS,率先系统进行了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流行性病学调查及耐药机制相关研究,对重症肺炎、脏器移植相关肺炎尤其是细菌耐药和抗生素合理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救治成功率居国内领先水平;曾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已申报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肺癌综合诊治和个体化治疗:在国内最早开展有关血清肺癌标志物的相关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并报道了1条肺癌转移相关基因LCRM-1,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经纤支镜激光治疗肺癌合并大气道阻塞的工作;结合肺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包括化疗、放疗、生物免疫、局部介入和分子靶向等综合治疗,在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措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曾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胸部疾病介入诊治:在国内较早开展了气管镜检查和经气管镜激光治疗大气道占位性病变、气管内支架植入等;目前已拥有氩离子刀、血朴啉光动力治疗和内科胸腔镜等设备,下一步拟引进内科气管镜下治疗肺大疱技术,可以对气管支气管、肺组织和胸腔疾病进行微创介入诊断和治疗,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治:在国内较早设立变态反应门诊,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查患者过敏原,通过采用包括脱敏治疗、全身和局部抗过敏治疗等方法诊治大量过敏性疾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中过敏原的筛查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专病门诊时间:每周二(专家)、四(普通)下午。

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检查及治疗:在军内率先开展了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有3张睡眠监测床位,目前每天能安排3-5个病人进行睡眠检查。呼吸科睡眠中心能够开展多导睡眠图、初筛检查、多次小睡实验、呼吸机治疗压力滴定、睡眠心理评估、阻鼾器治疗及药物治疗研究。打鼾及睡眠呼吸障碍门诊能够给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其他诊治和咨询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