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20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每年收治病人3000多人次,是广东省特色专科、中山市重点专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具有突出的专科特色和优势,尤其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方面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一、心血管内科的发展史
  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始建于1988年,从1994年起开展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断与治疗技术,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人员、设备、软硬件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于2003年5月顺利通过广东省卫生厅和中山市卫生局的验收,成为广东省特色专科、中山市重点专科。
  二、人员配置
  心血管内科已建成一支实力雄厚、人才阶梯搭配合理的技术队伍,具有丰富心血管疾病诊治的临床实践经验,尤其在介入治疗方面已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全科共有医生18名,护士25个。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职称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博士5名,硕士研究生6名,4人曾赴美深造。
  三、设备配置
  心血管内科有病床70张(其中CCU 6张),拥有德国SIEMENS公司和PHILIPS公司生产的大型平板C型臂数字减影机各1台、心脏CARTO三维标测系统、锦江LEAD 32导联心内电生理记录仪、温控射频消融机、HP SONO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MEDTRONIC体外膜肺(ECMO)、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和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等设备,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心导管室,其设备功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内率先配备了256排螺旋CT,为无创诊断冠心病提供了有力手段。
  四、专科特色和优势
  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占有绝对的优势,处于省内的领先地位。我们2009年完成冠状动脉造影1000余例,介入治疗700多例。目前,心脏介入治疗方面已经开展的项目有:
  1、冠心病介入治疗:于2001年起开展了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治疗,成功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我科近年来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方面进步明显,手术数量和质量均明显上升,位居省内前列。我科每年进行冠脉介入治疗逾700余例。开展了复杂和高危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包括无保护左主干、多支血管病变、分叉病变和慢性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2、电生理检查及治疗:我科在1994年开展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心脏电生理检查主要包括食管调搏及经静脉穿刺心内放置电极电刺激检查。心脏电生理检查的主要适应症是各种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包括左右侧旁路的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已开展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的射频消融术;起搏方面包括单双腔起搏器植入术、CRT及CRT-D植入术、ICD单双腔植入术、多部位起搏,用于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
  3、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急性心泵功能衰竭:2004年我科在国内率先将体外膜肺氧合(ECMO)用于治疗心源性休克和心脏骤停。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救治急性爆发性心肌炎中的广泛应用,获得了良好效果。我们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ECMO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的急诊介入治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取得十分满意的成效。
  4、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我科2003年起开展了室间隔、房间隔、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使大量的先心患者,免于开胸手术,减少创伤。
  5、外周血管疾病的治疗:我科2003年起开展了颈动脉狭窄及肾动脉狭窄的扩张术与支架植入术。使大量的患者,免于开刀手术,减少创伤。
  6、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我科2003年起开展了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的球囊扩张术。使大量的风心患者,免于开胸手术,减少创伤。
  以上各种介入手术有着创伤小、风险小、成功率高、卧床时间短、容易被病人接受的共同特点。
  五、科研与教学
  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积极开展科研工作:4项课题获广东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资助,12项课题获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资助,多次获得获中山市科技进步奖:其中1等奖 2项、2等奖 5项、3等奖 4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心内科是中山大学医学院、广东医学院、广州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高等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本科生实习及培养基地和中山市基层医院的进修基地,心血管内科每年接收近60个本科实习、进修生,3-6名研究生。科内共有中山大学、广州医学院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多次主办或承办全国及省、市大型学术讲座,培养了一大批医学技术人才。心内科在医、教、研均全面发展,带领中山地区心血管专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提升本地区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安全期排卵期怎么算
冷启刚
回答: 安全期和排卵期可通过月经周期推算、基础体温监测、宫颈黏液观察、排卵试纸检测、超声监测等方式判断。 1、月经周期推算 从月经第一天开始计算,排卵通常发生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若月经周期为28天,排卵日在第14天,排卵日前5天和后4天为易孕期,其余时间为相对安全期。该方法适合月经规律的女性,但易受情绪、药物等因素影响准确性。 2、基础体温监测 排卵后孕激素升高会使基础体温上升0.3-0.5℃,持续至下次月经前。每日晨起未活动时测量舌下体温,连续记录可发现体温变化曲线。需保证每天固定时间测量,避免熬夜、饮酒等干扰因素。 3、宫颈黏液观察 排卵期宫颈黏液量增多,呈蛋清样透明拉丝状,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非排卵期黏液少而黏稠。观察时需洗净双手,取阴道口分泌物检查,需结合其他方法综合判断。 4、排卵试纸检测 通过检测尿液中黄体生成素峰值预测排卵,强阳性后24-48小时内可能排卵。需每天固定时间检测,避开晨尿,检测前2小时减少饮水。试纸结果需结合体温变化判断。 5、超声监测 经阴道超声可直观观察卵泡发育情况,当卵泡直径达18-25毫米时提示即将排卵。需在月经周期第10天开始隔日检查,准确性高但需多次就医,多用于辅助生殖技术。 建议记录至少3个月经周期数据提高判断准确性,安全期避孕失败率达20%以上,必要时需结合避孕套等防护措施。若月经紊乱或备孕超过1年未孕,建议到妇科或生殖医学科进行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影响月经周期。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