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肿瘤内科分为化疗一科,化疗二科,介入科。

化疗一科是肿瘤科属下科室,位于肿瘤治疗中心大楼四楼,开放床位36张;现有医护人员17名,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护师3人。

诊治范围为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化疗、电化学治疗及消融治疗等);目前开展的治疗项目有:(1)乳腺癌、胃癌、食管癌、肠癌、肺癌、妇科肿瘤等恶性肿瘤的新辅助化疗及术后化疗;同时开展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及各种恶性肿瘤的姑息化疗;(2)肝癌、肺癌等介入及消融治疗,其中“经锁骨下动、静脉置管药盒植入术”为市内首例开展;(3)基于基因检测的靶向治疗:肺癌、乳腺癌、大肠癌、肝癌及肾癌等,(4)内分泌治疗:主要为乳腺癌、前列腺癌等,(5)电化学治疗:食管癌、乳腺癌及体表肿瘤,(6)微创置管治疗体腔恶性积液,该项目为我科市内首例开展,并通过市科技成果鉴定,(7)晚期癌肿病人的止痛等姑息治疗,科室正创建无痛示范病房,(8)食管等支架置入术,解决恶性肿瘤病人的梗阻问题等,(9)预防和治疗静脉炎,解决了病人静脉化疗血管的问题。科室先后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多项。

化疗二科、介入科是肿瘤科属下科室,位于肿瘤治疗中心大楼五楼,开放床位34张。现有医护人员1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住院医师5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

在肿瘤微创治疗方面开展了以下项目:1、开展了影像向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冷冻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如肝癌、肺癌、直肠癌、妇科肿瘤和泌尿肿瘤的微创治疗等;2、血管介入治疗,如肝癌、盆腔肿瘤、头颈部肿瘤的血管造影、经动脉化疗和化疗栓塞治疗等;3、各类支架置放治疗,如食管支架、血管支架、胆管支架以及气管支架等;4、各个部位的经皮穿刺活检术及穿刺治疗。

在内科化疗、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开展了以下项目:1、开展了肺癌、消化系统肿瘤、鼻咽癌、恶性淋巴瘤、妇科肿瘤以及生殖系统肿瘤等各个系统的化学治疗;2、基于基因检测,引进先进的肿瘤个体化靶向治疗。如肺癌、大肠癌、乳腺癌等;3、癌症的姑息性治疗,包括癌症的止痛治疗、支持治疗等;4、肿瘤的生物治疗。

科室在肿瘤内科化疗的基础上,引进微创介入治疗手段,尤其是肿瘤热射频消融治疗、冷冻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在粤东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揭阳日报】“心”在肚中跳 警惕腹主动脉瘤

市人民医院应用高新微创介入技术成功实施全市首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记者 陈星星 通讯员 黄晓纯/文 邹仰光/摄 把心“放”到肚子里真的能“放心”吗?从中文释义上看,确实比喻完完全全放心。然而,从医学角度看,如果出现“心”在肚里跳的症状,那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可能预示着腹主动脉里长了“瘤”。日前,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心血管介入团队成功为一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实施了微创血管腔内修复术,解除了患者腹中的”不定时炸弹”。 记者获悉,目前我省能独立开展该项技术的医疗单位屈指可数,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介入团队作为我市最早开展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医疗团队,有长期从事心绞痛、心肌梗塞、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等疾病的心血管介入手术经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开展标志着该院在治疗腹主动脉瘤等相关疾病的水平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腹主动脉瘤是“不定时炸弹” 腔内修复术可解除“险情” 80岁的黄大伯近几年常在自己腹部肚脐旁摸到一个持续搏动的包块,跳动的节奏基本与心跳同步,几年来一直“相安无事”也就不以为意。近段时间,黄大伯因结肠疾病到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医生为黄大伯进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意外发现其腹腔内存在巨大梭形肾下腹主动脉瘤,最大瘤体直径已近7厘米且伴附壁血栓,情况不容乐观。黄大伯这才知道,一直在“肚子里跳动的心脏”原来是腹主动脉瘤! 尽管几年来黄大伯肚子里的腹主动脉瘤并未发作,然而患上这种凶险疾病,相当于在患者身上安了个不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因瘤体破裂导致大出血而致命。记者了解到,由于黄大伯体内的腹主动脉瘤瘤体直径近7厘米,发生破裂的比例明显增高,且已达到“以瘤体≥5厘米为实施手术干预原则”的标准,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介入团队决定为其实施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据主刀医生吴强主任介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是一项整体要求较高的术式,需配备一系列利于诊断、治疗的高科技设备,如该院配备的64排128层CT及图像工作站、3.0T磁共振、飞利浦FD-20数字血管造影机及标准化导管手术室等。同时,正规培训的资深介入医生和合理的多学科协作团队进行全面细致的术前评估、严密的围术期监护、周详的手术设计及精确的技术操作等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经过2个多小时,手术取得成功。修复术后,黄大伯瘤腔逐渐呈血栓化收缩,腹主动脉内血液在支架内流动,实时解除了“不定时炸弹”爆炸的风险。术后第二天,黄大伯便可下床活动,生活能够自理。 突发剧烈腹痛为最危险信号 瘤体达5厘米以上建议手术 像黄大伯这一类患者,若出现瘤体破裂可致猝死,所幸治疗及时才避免悲剧发生。据手术医生林宇鹏介绍,腹主动脉瘤好发于高龄老人,最常见于60~80岁之间的男性,患者大多数没有明显症状,偶尔感到腹部轻度胀痛等,只有部分较瘦的患者会在腹部摸到一个有规律性搏动的包块,因此瘤体极易被患者忽略。但是,当腹主动脉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可突发难以避免的破裂并发症,引起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于失血性休克。他提醒,动脉瘤破裂是腹主动脉瘤患者最危险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突发的剧烈疼痛往往是腹主动脉瘤破裂或急性扩张的特征性表现,已被视为最危险的信号。如腹主动脉瘤患者突发剧烈腹痛,应立即送医,切忌延误。 林宇鹏表示,腹主动脉瘤患者不可能不治而愈,瘤体是否破裂与其大小密切相关。他建议,直径较小的无症状主动脉瘤患者可以先保守治疗并按医嘱定期作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血管造影检查。一旦发现瘤体超过5cm,或监测期间瘤体增长速度过快,半年增长大于5mm,即具有修复治疗的指征。 该院副院长、心内科总主任徐名伟主任医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血管腔内修复术是较为理想、适合大多数患者的修复治疗手术。该术式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技术,不仅丰富了主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也为许多患有合并心、肺、肾等脏器疾病的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赢得了治愈的机会。以往传统的全麻开腹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并发症多,对患者的身体条件要求也较高。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该术式无需全麻、低风险、创伤小、恢复快。在DSA动态监视下,采用覆膜支架型人工血管隔绝瘤腔并原位重建血流通路,可以达到消除动脉瘤承受血流冲击并维持腹主动脉血流通畅的目的,避免了开腹手术引起的创伤及相关并发症,目前正在国际范围内迅速推广。 相关链接 患者及高危人群不可随便做腹部按摩 专家指出,动脉瘤破裂是腹主动脉瘤患者最危险的情况。对于直径较小的无症状腹主动脉瘤患者建议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和定期CTA检查的方法,对于高龄,且有动脉硬化史、高血压、吸烟习惯的高危潜在人群,定期进行CTA检查也非常必要,同时可定期摸摸肚子以早期发现病变肿块。 在日常生活中,轻度腹主动脉瘤患者还要小心防止各种易将腹主动脉瘤“引爆”的因素。最重要的便是防止腹压增大,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排尿和身体大幅度活动等;同时要避免瘤体受到挤压破裂,如摔倒、腹部按摩等,尤其是不要随便做腹部按摩,因为按摩可能会把瘤揉裂,引起生命危险;还要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少生气,尽量保持血压、情绪稳定。一旦出现腹痛、腰背痛症状要及时到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