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

输血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我院输血科成立于1998年,2003年独立建制,由原先功能单一的血库转变为目前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科室,其主要职能是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实施和技术指导,确保供血、储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监测和预防输血传播疾病;负责全院临床用血会诊;进行造血干细胞单采,血浆置换等治疗性输血以及造血干细胞研究。

目前,输血科科室使用面积200平方米,设有储血室、血型室、配血室、治疗室、发血室、资料室等功能间。现有工作人员15人,均是经过输血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培训合格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医疗、检验专业毕业的人员。其中硕士2人,本科11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8人,有输血医师2名。近年来更新输血理念,大力推广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成分输血比例达90%以上,远超过卫生部卫生厅的三级甲等医院的要求(成分血比例70%)。我院全年用血量达2000万毫升以上,位居全省之首,我科为临床所提供的血液成分品种有红细胞悬液、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辐照红细胞、单采血小板、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病毒灭活血浆等。输血科包括广州路本部、江东北路妇幼分部,均向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

目前开展的服务项目ABO血型及Rh血型检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效价测定、交叉配血等输血前常规检查,还包括疑难血型的鉴定,疑难配血,血栓弹力图(TEG)检查,新生儿溶血产前实验室诊断,血型抗体效价测定等,自身输血,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我科在江苏省内率先引入进口抗人球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自动血型加样系统并建立了全方位的输血信息化管理系统,输血信息化技术和水平在省内及华东地区均处于先进水平,不仅保证常规用血安全及稀有血型和疑难病例的安全输血,2011年又引进了血栓弹力图(TEG)项目,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充分依据。同时作为中华骨髓库江苏省分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单位之一,每年完成数十例志愿者的捐献前动员和采集工作。

我院输血科2001年以来先后承担省部级课题4项,参编学术专2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正在开展与德国Ulm大学的血型专家Fleg.WA“关于Rh(D)阴性的基因分型和遗传学分布”研究课题的国际合作。承担了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临床输血专业的理论教学以及其他医学院校的实习带教、兄弟医院临床输血工作人员的进修培养任务。

我院输血科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健全科室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全方位加强质量和学科建设。为临床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服务。

我院输血科是江苏省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何治疗
高云
回答: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并发症管理、生活护理及定期随访等方式干预。感染性心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心脏基础病变、免疫缺陷、侵入性医疗操作及静脉药物滥用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核心治疗为抗生素治疗,需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万古霉素注射液等,疗程通常需要4-6周。治疗期间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万古霉素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对于真菌性心内膜炎,需联合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2、手术治疗 当出现心力衰竭、瓣膜穿孔、持续感染或大型赘生物时需考虑手术干预。常见术式包括感染瓣膜置换术、赘生物清除术及瓣膜修复术。术后需继续使用抗生素并预防血栓形成。手术风险与患者基础心功能、感染范围及并发症严重程度相关。 3、并发症管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栓塞事件、肾衰竭等并发症。对于脑栓塞需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心力衰竭患者可静脉注射呋塞米注射液减轻负荷。严重肾功能损害需进行透析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需联合神经科会诊。 4、生活护理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脏负荷,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监测体温、心率及尿量变化,保持口腔卫生可降低重复感染风险。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波动。 5、定期随访 治疗后需持续随访2年以上,初期每月复查血常规、血培养及心脏超声。关注有无发热、新发心脏杂音等复发征象。对于人工瓣膜植入者,需终身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进行牙科或外科操作。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不可自行停药。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口腔清洁,避免皮肤破损感染。进行拔牙、内镜检查等操作前应告知医生病史。保持均衡饮食与适度运动有助于恢复心功能,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气促时需立即就医复查心脏超声。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