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二医院

肝胆外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南京市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是南京市医学重点学科,也是医院重点建设科室,科室十分重视医教研工作,承担着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学任务。病区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学科带头人易永祥主任是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任江苏省医院协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医师分会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肿瘤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分会委员等省市级委员。多次赴香港玛丽医院及美国波特兰医学中心研修肝脏外科;主持了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课题、南京市卫生局科技发展课题、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重大项目课题等多项课题,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3篇,中华及核心期刊论文24篇,获得南京市卫生局新技术引进奖和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各一项。

我科主要收治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胃、结直肠、乳腺、卵巢、肺等)、肝血管瘤、肝囊肿、肝肉瘤、肝腺瘤等肝脏良恶性病变,胆囊癌、胆管癌,梗阻性黄疸及十二指肠、壶腹部、胰腺、脾脏、腹膜后等良恶性肿瘤,还有门脉高压症、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等良性疾病。常规开展肝、胆、胰、脾肿瘤的外科手术,目前可以完成常温血流阻断规则无血半肝切除、规则肝段肝叶切除、肝尾叶巨大肿瘤切除术、肝癌术后复发再切除、超大肝癌切除(肝三叶切除)、胆囊癌根治、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肝胰十二指肠切除等复杂手术等;科室还结合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即精确术前评估、精密手术规划、精工手术操作和精良术后处理,开展了术前三维肝脏手术规划,使得手术前对每个患者设计出个体化的手术方案,使手术的风险降到最低,做到肝癌手术无禁区;同时针对肝癌综合治疗的特点,还开展了肝癌经皮、术中超声定位射频、微波、无水酒精注射等治疗,大肝癌的TACE后二期切除的序贯综合治疗。我科还结合手术微创理念,常规开展腹腔镜单孔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等;我科还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医学中心合作开展肿瘤的生物治疗,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对于门脉高压症,我科采用选择性断流技术,该技术保留患者自身形成的代偿性门体分流血管,选择阻断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穿通支静脉,即具有传统断流术损伤小、最大限度保护肝脏功能的优点,又具有分流术降低门静脉压的优点,是具有分流效果的断流术。对于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我科应用脾脏定量微波消融技术,保留了部分脾脏功能,不再完整切除脾脏,保留了脾脏的重要免疫功能,且术后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升高明显,临床效果显著;尤其对于有些肝癌患者同时合并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肝癌切除联合脾脏切除手术创伤及风险大,我们采取肝癌微波消融或肝癌切除联合脾脏定量微波消融,同时解决了肝癌和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两方面问题,大大减小了手术创伤。另外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伴有肝炎肝硬化的肝癌、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祝贺我院杨永峰副院长参编的《2014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科普版)》一书出版

我院副院长,肝病科学科带头人杨永峰参编的《2014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科普版)》,已于2014年7月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由庄辉院士领衔,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携手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共同组织编写。分:乙型肝炎就在我们身边、我应该了解的乙型肝炎检查、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及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保肝和抗纤维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自我管理和乙型肝炎相关其他常见问题七章,引导大众能够正确面对乙型肝炎、科学治疗乙型肝炎、消除乙型肝炎防治误区和合理规范药物治疗,填补了广大乙型肝炎患者亟需的一本国家级、权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科普性防治指南。在此特表示祝贺!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